6月14日,大足高新区,重庆罗博泰尔机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测试智能机器人手臂。记者 郑宇 摄
6月初,一款名叫“红孩儿”的工业级无人机在大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大足高新区”)重庆国飞通用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国飞”)下线,这款无人机用于消防灭火,载重25公斤,可一次性在50米高的建筑中完成50平方米的灭火任务。据悉,投产不足3个月,重庆国飞就先后研制出载荷25公斤的警用机、载荷75公斤的农业植保机、载荷100公斤的消防机,这无疑是一个奇迹。
“在高新区,这样的奇迹时常上演。”6月14日,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短短3年多时间,大足高新区已引进产业项目99个,总投资超过165亿元,先后获得“全市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环保装备产业基地”“重庆市特种设备产业示范园区”等三块牌子。
规划“高”起点
2013年该新区成立之前,大足还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结构也比较单一,拿得出手的只有龙水五金和双桥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而高新区所在的万古镇,更是一个仅有5万人口的农业小镇,交通极不便利。
“站在黄土坡上招商。”大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周树云回忆,当时这里还是一大片农田和荒草坡,工作人员只能带着投资商在一排简易的工棚前,围着一张规划图谈愿景、讲未来,“但高新区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走高端路线。”
据介绍,大足高新区承载着调整优化全区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打造工业经济新支点的重任,主导产业定位为智能装备及环保装备。
“产业规划直接瞄准国家、全市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足高新区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3年多来,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相继落户,目前已形成智能装备、环保装备、现代汽摩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成为全市最大的智能电梯生产基地,“为打造全国知名的智慧新城、生态新城、科技新城、创新创业高地奠定了基础。”
2016年,大足高新区获批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在正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设“高”标准
今年底,大足高新区梧桐湖中央公园将正式向民众开放。这个占地100亩,投资6000多万元的公园将成为附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建起的不只是一座座工厂,大足区第三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小学等相继建成投用,万古中心商圈、人民公园等项目正加快推进。
“我们正按照宜居宜业宜商的组团城市目标,高标准推进建设。”大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紧紧围绕产业定位,统筹规划布局万古城镇发展空间及业态布局,将学校、医院、商圈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做到产城互融、园城互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推进。”
大足高新区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稳步推进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创新平台,不断夯实科技创新产业基础,为创新企业入驻、创新人才吸引等筑牢承接载体。同时争取到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镇项目、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全国金融改革试点镇、重庆特色小城镇等示范点,推进城市配套开发。
3年来,大足高新区已投入建设资金20余亿元,完成5000余亩土地整治及配套的道路、管网、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及管网20余公里、安置房10万平方米。此外,10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中心、10万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园、高新区科技展览馆、创新人才公寓等硬件设施正加快建设。
服务“高”水平
2015年1月,重庆大隆宇丰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大隆宇丰”)落户大足高新区。11个月后,公司厂房建成并开始试生产。
“在业内,从开工到投产,往往会耗时两年。”大隆宇丰总经理左智承说,大足高新区的“投资加速度”,为企业节省了一半时间。
这种“投资加速度”,离不开园区运行体制的创新和“建设、投产、配套”三大环节的升级服务。
据了解,大足区委、区政府赋予高新区园镇一体、封闭运行的体制机制,确保高新区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开发等工作系统推进。同时,高新区为入驻企业实行项目签约与后期服务无缝衔接,及时介入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方案设计等推进环节,在后期手续办理、建设程序要求等各方面与企业实时沟通,避免企业走弯路、费时间。
此外,园区还指定专人为企业全程代办各种手续,主动对接工商、税务、规划、建设、国土、消防等部门,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开辟绿色通道,确保签约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高水平服务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称,今年以来,高新区已推动50余家企业顺利开工建设、30余家建成投产或运营,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00亿元。
产品“高”科技
“‘红孩儿’只是众多产品中的一款。”重庆国飞董事长曹兵介绍,公司研发和生产的“油动多旋翼变距无人机”载重最高可达75公斤,续航时间可达2-6小时,可用于农林植保、公安侦查、消防灭火、抢险救援、高楼清洗、人员搜救、环境监测等多领域。而一般无人机载重仅3公斤,续航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只能满足一些航拍需要。
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大足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创新生态,坚持走“研发+孵化+产业化”一体化路径,引进中科院全国首个环保综合产业基地、重科院重科智能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重智机器人等科技创新主体,建立高新区科技型企业库,鼓励企业应用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研发生产出高科技产品,不仅保障了工业总产值“稳增长”,更让产业结构得以不断优化。
6月6日,大隆宇丰刚推出“复古自由侠”、“小幽灵”两款新型摩托车,就分别收到1000台、2000台订单。左智承坚信,只要坚持创新,一定能走出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新路径。
“重庆罗博泰尔机器人研究院为各大院校建造智能实验室,利爵摩托车出口非洲、南美洲及东南亚……”大足区负责人称,在引进的99个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超过70%,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正释放出活力,今年一季度,高新区里的8家规上企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7亿元,同比增长5.1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