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电 (记者 潘洁 曹槟)不产一粒咖啡豆的重庆,依靠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独特的区位优势,做起了咖啡大生意。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累积实现咖啡现货交易额52.68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最大的咖啡电子交易平台。
为何要在不产一粒咖啡豆的重庆建咖啡交易中心?
中心发起方、重庆能源集团董事长冯跃说,“一带一路”赋予的开放优势,使咖啡交易中心能以重庆为核心,将云南以及东南亚、南亚等亚洲主要咖啡产区和欧洲消费市场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咖啡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并形成对全球咖啡产业的辐射和集聚。
实际上,这个成立于去年6月的咖啡交易中心,正是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实现能源企业转型发展和中国咖啡品质提升的典型例证。
从黑色煤炭逐步转型做灰色咖啡豆的生意,重庆能源集团看中的是咖啡产业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国内咖啡消费量保持年均20%以上的快速增长,咖啡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将由目前的1000亿元增长到10年后的600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凸显了重庆连接亚欧的枢纽和通道地位。据测算,通过渝新欧国际班列进行咖啡运输,从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仅需13天,比江海联运节省30天,比空运便宜4/5。
“云南咖啡占中国咖啡产量的99%。虽然目前有六成以上的云南咖啡销往海外,但主要以低附加值的初级咖啡豆为主。”重庆咖啡交易中心总经理彭德说,国产咖啡的品质目前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咖啡种植还不受重视,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在定价方面也没有话语权。
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卖出好价钱并非不可能。漫咖啡执行董事姜念豹说,无论从海拔高度、湿度和温度看,云南都是很好的咖啡种植地。
“但目前云南咖啡在种植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也没有专业机构做品质评估,所以很多咖啡店不敢用云南的咖啡。相信咖啡交易中心将有助于提高云南咖啡的种植技术,在产业链、流通链、人员培训、金融、物流等方面提供支持,潜力会很大。”姜念豹说。
在交易中心的产品展示大厅里,几名通过国际特种咖啡协会认证的中国咖啡测评师正在通过闻干湿香、啜吸等方式对产自云南、老挝、印尼等地的咖啡豆进行香气、风味、酸质、一致性和干净度的测评打分。
“中国这两年开始重视在咖啡种植、测评、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这对扩大咖啡生意、传播咖啡文化都是利好。”重庆典硕咖啡公司负责人徐俊萍说。
重庆咖啡交易中心牵头制定的《咖啡大宗贸易标准检测体系》,已经在2017年咖啡采收季中开始执行,力争推广成为国家标准。此外,中心每天发布咖啡交易参考价格,努力通过信息服务,将国际市场动态、客户需求第一时间带给云南当地咖啡种植户,提升国产咖啡品质。
“我们将推动咖啡产业向终端市场发展、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努力让国产咖啡不仅占据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也能在国际市场卖个好价钱。”彭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