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重庆市九龙坡区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生态环境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1月至9月,长江九龙坡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PM2.5平均浓度降至2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优于全市平均水平;辖区成功入选全市美丽城市建设试点。
会上,二郎街道办事处、杨家坪街道办事处、华岩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还分享了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创新实践与攻坚成果。
二郎街道:科技赋能 精准“治气”守护“九龙蓝”
二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王永登介绍,街道通过构建“一盘棋”攻坚体系,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全区镇街前列。工作中,二郎街道成立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专班,实施每日调度、每周复盘、每月晾晒机制;组建330人精细化管控小分队,对建筑工地、餐饮企业、重点道路等实行分片包干;全面排查网格内211个污染风险源,依托基层智治平台实现问题闭环处置,上半年累计处理涉气问题73件。
尤为突出的是,街道大力推动数字赋能,在实景地图基础上提升重点区域建模精度,增设智能感知设备,并常态化运用无人机巡飞植入AI算法进行智能识别,累计巡检超4300公里、智能上报处置生态事件48件。此外,街道还引入“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等新装备,实现了对半径5公里范围内污染源的快速扫描与精准定位,PM2.5浓度在精准管控后可迅速下降近50%。
杨家坪街道开展长江沿线志愿清理活动 供图 杨家坪街道办事处
杨家坪街道:多措并举 筑牢饮用水源“安全线”
杨家坪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邱睿重点介绍了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街道通过强化巡查整改,定期清理水源地周边违规堆积物,并严格控制违规钓鱼行为,联合上级部门封堵偷排管道,拆除了影响环境的江边违建。同时,自筹资金完善防护网、警示牌等设施,积极推动沿江污水管网整治项目,雨污管网修复率已达96%。
在长效管理方面,街道落实河长制要求,实现街道、社区级河长巡河常态化,巡河完成率达120%;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对群众反映的61件涉水问题实现100%办结;安排专职保洁与志愿者共同维护河道清洁。为提升禁捕效能,除人工巡查外,街道还安装了高空预警摄像头进行全天候智能监控,并通过远程喊话与快速执法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劝离违规人员,今年以来累计劝退138人次。
华岩镇:“伤疤”变“绿肺” “黑臭”变“清流”
华岩镇人民政府党委委员、副镇长涂国飞分享了该镇在治山治水方面的显著成效。在“治山”方面,华岩镇快速完成区域内147个采石场关闭、大规模搬迁安置及违建拆除工作,并积极配合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巨量矿坑弃土消纳和千余亩造林复绿,建成了包括花博园一期、矿山公园在内的核心景点。
改造后的跳磴河沿线 供图 华岩镇人民政府
在“治水”方面,华岩镇全力配合跳磴河系统治理,高效完成河道红线内企业搬迁、管网铺设、排污口整治等任务,水质稳定达到Ⅴ类以上标准,获评“重庆市最美河湖”。目前,华岩镇正以创建“重庆市幸福河湖”为目标,持续推动水质提升与生态廊道建设。
九龙坡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深刻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与执行效能。未来,该区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再上新台阶,共同描绘“九治一体、九龙九美”的美丽新画卷。(文 张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