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腊肉总产值达30亿元、中药材年产值突破15亿元……城口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收
9月17日,记者从城口县在“发言人来了”和美乡村看振兴首场发布活动上获悉,城口通过构建“一主两辅多支撑”现代农业体系,已形成以老腊肉、中药材和山地鸡为核心,多品类协同、全链条发展的产业集群,显著带动农户增收。
城口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城口县委宣传部供图
数据显示,目前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总产值已达30亿元,年销量超过1.2万吨,成为拉动农业经济的“主力军”。这一传统产业以现代化加工和品牌化运营实现升级,直接带动1.8万余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中药材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种植面积维持在38万亩,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5亿元,成为山区农民稳定收入的重要来源。
正在炕房内用木炭余温熏制的城口老腊肉。(资料图片)记者 李雨恒 摄
除了“一主两辅”核心产业,城口还积极发展山地鸡、食用菌、冷水鱼、核桃和鸡鸣茶等区域特色农产品,构建起多产业支撑、多路径增收的发展新格局。
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25年,城口县投入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用于产业发展的部分达1.55亿元,占资金总规模的68.5%。同时,对农户及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高达85%的保费补贴,并依据相关政策给予50%至60%的贷款贴息,全年预计发放相关补贴1150万元。到户奖补政策也持续发力,截至目前已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201万元,覆盖一般户、脱贫户及监测户。
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进一步夯实了农户增收的基础。2024年,全县19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总收入8505.68万元,村均44.77万元,展现出良好的自我发展能力。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累计兑付林地流转租金7.32亿元,带动近2万户林农通过“资源变资产”实现“山林生金”。
城口县河鱼乡青草坪,自驾游客们在彩叶林游玩。(资料图片)记者 张春晓 摄
在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多个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做出有效探索。例如,高观镇今年夏季推出“清凉怡夏·趣高观”系列文旅活动,打造“村BA”、非遗打铁花、漂流大赛等新场景,吸引游客超1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万元,辖区内青龙峡漂流、设施蔬菜、农家乐等经营主体销售额平均同比增长30%,实现从“美丽风光”向“美丽经济”的转变。
城口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打造河鱼-岚天-北屏乡村旅游片、高燕-庙坝产业集聚片、双河-坪坝-沿河红色文化片三大特色片区,推动资源整合与品牌共建,持续巩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成效。(记者 刘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