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暑气蒸腾,重庆秀山县钟灵镇中溪村却独辟一片清凉天地。前来纳凉的市民们或在溪水中玩水嬉戏,或围坐烧烤,尽享惬意时光。溪边的帐篷下,当地村民李虹一边热情地招呼着往来游人,一边由衷感慨:“这绿水青山,如今真成了咱的‘金饭碗’!”
近年来,钟灵镇以环境整治为抓手盘活生态资源,催生出露营、餐饮、农特产销售等产业链,在带动当地乡村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颜值变现”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市民和游客在细沙溪纳凉 摄影 廖霜
溪边“火”了:一顶顶帐篷撑起“避暑产业链”
今年6月,中溪村村民李虹敏锐地嗅到纳凉商机,7月初便租下中溪村细沙溪边的一块荒地,将其整理修缮后,为前来纳凉的市民提供帐篷、烧烤架等租赁服务。高峰期,该纳凉点每日接待200余人次,如今平均每天收入超2000元。“下一步,我打算把细沙溪纳凉地、银杏树王、甘家小院串联成线,让前来纳凉的市民玩上一整天。”李虹说。
李虹的“清凉生意”并非个例,在钟灵镇,依托生态优势兴起的“纳凉经济”正多点开花。红砂村的周姐农家小院、云隘村田雨的农家乐同样火爆,土鸡蛋、新鲜蔬菜常常供不应求。钟灵镇党委副书记陈吉算了一笔账:“纳凉经济带动了腊肉、土鸡蛋等农特产品销售,单是云隘村田雨的农家乐,今年就收购了周边村民的6000个鸡蛋、60多只鸡鸭,不仅解决了群众因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滞销的难题,更让老乡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小院“热”了:美丽庭院接棒“清凉经济”
“纳凉经济”的红利不仅惠及李虹、田雨等经营者,更让普通农户看到了发展机遇。在中溪村白果树组的甘家小院里,村民李代国正忙着擦拭房屋的木栏杆。他的三层木质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院坝石板铺地,门前溪水潺潺。“改造之后,我今年就打算开农家乐,8间房都准备好了。”看到来村里纳凉的人越来越多,李代国加快了房屋装修的进度,“还得感谢政府把我的房前屋后都整理得这么漂亮,让我也有机会赶上这波‘纳凉经济’的潮流。”
李代国打造的“农家乐” 摄影 廖霜
甘家小院的改造得益于钟灵镇启动的“村庄靓化”工程。经改造,坑洼路面变成透水草砂路,淤积河道恢复清澈,新修河廊旁装上太阳能路灯。傍晚的甘家小院里,明亮的路灯不仅照亮了嬉戏的游人和归家的村民,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清凉答卷”。
如今,钟灵镇已成功创建6个县级村庄示范点,昔日略显“脏乱差”的院落已悄然转身,成为“纳凉经济”的新孵化器。(文 肖红光 付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