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近年来,重庆市酉阳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关怀支持下,紧扣“1小时县域、2小时重庆、3小时周边省会”目标,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强县建设,全力推动基础设施立体化、物流运输便利化、出行服务便捷化、旅游产业多点化,推动交通发展成果普惠城乡群众。如今的酉阳,农村公路通村入户,县域路网纵横交错,高速路网内畅外联。这场跨越山海的交通蝶变,正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重塑酉阳的时空和经济版图。
渝湘复线高速彭酉段建成通车 供图 酉阳县委宣传部
构筑外联大通道 加速融入2小时重庆经济圈
2025年初,渝湘复线高速彭酉段建成通车,酉阳至重庆主城的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3小时。酉阳对交通改善的渴望远不止如此,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酉阳县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冉慧又提交了一份“关于将酉(阳)永(顺)高速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并动工建设的建议”。该项目建成后,重庆主城至湖南长沙可节省里程约180公里。
2025年3月13日8时许,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新高铁正加速驶入酉阳人民的新生活。“黄医生”55901次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从重庆东站驶出,对新建渝湘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线路及各系统进行综合检测,标志着渝湘高铁离全线贯通更近一步,酉阳86万人民即将融入2小时重庆经济圈。此外,渝湘高铁黔江至吉首段已完成可研评审,建设用地预审获得批复,预计将于今年动工建设。建成后,酉阳将进一步形成“1小时酉阳、2小时重庆、3小时周边省会城市”的通达格局。
织密内畅微循环 “十四五”建成“四好农村路”703公里
2024年11月20日清晨6点30分,酉阳县李溪集镇“上车一元”首班公交载着进镇办事的村民和待售农产品准时发车,穿梭在一条条玉带般的水泥路上,蜿蜒在群山之间,串联起星罗棋布的村舍院落。
回想起过去的交通状况,鹅池村村民吴勇感慨万千:“以前,我们村都是泥巴路,村民们外出务工或者卖农产品都得靠肩挑背扛,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镇上,一到下雨天就没法走。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还有公交车可以坐,感觉跟城里一样!”
“十四五”期间,酉阳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703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5612公里。这些毛细血管般的乡村道路,不仅破解了“山货出不去、客商进不来”的困局,更成为撬动产业振兴的支点。重庆翔燕乐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位于鹅池村,负责人冉登强说:“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我们的鲜牛肉24小时内就能摆上主城区超市货架,公司肉牛养殖规模从2019年的200头增至如今的1200头,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便捷的酉阳交通网络 供图 酉阳县委宣传部
公路通到哪里,风景就延展到哪里。依托便捷交通网络,酉阳深度融合古村文化、生态资源等特色优势,成功引建鲁渝协作大闸蟹产业园、现代化冷水鱼养殖基地等重点项目;两罾乡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高标准农村公路,有效激活楠木湾景区旅游经济;市级“最美农村路”花田环线更以路为媒,串联起菖蒲盖旅游度假区、千年梯田景观、何家岩古村落等特色景点,全面带动沿线茶叶、生态大闸蟹、有机贡米等产业集群发展。条条畅达的农村公路,既构建起振兴乡村经济的黄金通道,更助力酉阳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畅通县域主动脉 “一环七射”搭建路网新骨架
城北入城大道是酉阳县“一环七射”交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城北入城大道在爆破声中贯通,这条采用螺旋展线技术盘山而上的交通动脉,以360度回旋桥巧妙化解200米高差,使桃花源新城与老城区车程缩短至8分钟,从而形成景区、城区、新区、老区“15分钟通勤圈”。
酉阳八面山景区 供图 酉阳县委宣传部
在乡村,“一环七射”交通建设也让交通红利持续释放发展动能。2023年,酉水河镇河湾村依托这条交通动脉,其核心文旅IP河湾山寨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座被冠以“渝东南旅游明珠”“巴渝水乡典范”美誉的特色小镇,跃升为游客沉浸式体验土家文化的热门目的地。
交通建设还改变了南腰界。2022年7月,S305酉阳南腰界红色旅游二级公路通车,大幅缩短了南腰界至酉阳及周边县城的车程,极大改善了老区群众的交通出行条件,对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酉阳段)南腰界革命根据地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补“断头”、填“空白”、畅“动脉”,酉阳交通路网日趋完善,基础设施立体互联,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能。站在酉州古城墙上俯瞰,一幅壮观的交通图景徐徐展开。车灯汇成的光带在山间流转,恰似一条被唤醒的巨龙,正驮着这座城市奔向新的黎明。“路通百业兴,大道连九洲。”正如土家山歌唱的那样,属于酉阳的新时代正在每一寸延伸的钢轨与沥青中生长。(文 肖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