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推动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重庆市永川区由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迭代升级、细化实化形成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7+N”工作制度机制体系。在此机制下,永川区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细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让这片土地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热土。
善倾听强底气 政企“面对面”沟通增强企业信心
近日,永川区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协调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会上,部分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踊跃发言,表达所想所盼,提出意见建议。此次会议是落实《永川区民营企业面对面季度座谈会制度》的有效举措,也是区委、区政府更好服务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永川区已构建市管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商会、镇街(园区)和部门联系相关领域企业、企业管家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工作体系,畅通交流渠道,倾听民企心声,建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切实为民企纾困难、强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民营经营主体反映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永川区委统战部(区民营经济促进中心)、区纪委监委共同建立落实《民营经营主体困难问题“四单一表”工作制度》,发挥“民呼我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永企码上报”二维码等线上平台的作用,完善诉求问题收集归集、分办交办、督办跟踪、办结反馈等闭环落实机制,推动困难问题有效解决。
建机制明责任 确保民企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2023年,永川区原非公有制经济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结合永川实际,制发《永川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若干制度》,即“1+7+N”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让经营主体专心搞生产、大胆闯市场。
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民企需求,今年3月,永川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按照建立健全“市管干部与经营主体常态化一对一交流机制、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经营主体匿名评价机制”要求,迭代升级、细化实化形成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7+N”工作制度机制体系》。“1”即《永川区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协调机制》;“7”即区级层面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7项工作制度;“N”即区级各部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工作举措。在该制度机制体系下,永川区各级各部门职责一目了然、便于监督,大幅提升了服务民营企业工作质效。
重实干见成效 “五个支持”为经营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1+7+N”工作机制的不断推进,永川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实现产值8.1亿元,港桥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12家,投产145家。截至目前,全区民营经营主体累计达到11.7万户,7家企业上榜重庆“百强”企业榜单;永川秀芽系列茶叶畅销国内外;“家蚕基因产业技术”实现生物大健康产品“永川造”;理文造纸等47家企业成长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据统计,2024年,永川区民营经济对全区GDP贡献超七成,城镇就业贡献超九成,民营经济已成为永川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2025年,永川区将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举全区之力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切实为永川加快培育建设重庆城市副中心、打造渝西国际开放枢纽蓄势赋能添彩。(文 肖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