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妙泉镇大田村依托土地肥沃的自然禀赋,围绕全县“三增”行动,实现干群齐心,共建“和美大田”。2023年,重庆市渝都监狱四级高级警长马世仁,被选派到秀山县妙泉镇大田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工作责任心,躬耕基层,服务人民,着力推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
竭尽全力建设“巴渝和美乡村”
马世仁刚到大田村时,发现“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已在秀山其他乡镇拉开序幕。他不甘示弱,积极作为,多次召集村支两委共同探讨大田村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后,马世仁提议以“和美大田”为切入点,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全村乃至更广泛区域的自我发展。
同时,马世仁利用帮扶资金修建100立方米的人畜饮水应急工程,解决因干旱或其它原因导致水源紧张的问题;修建227米葛卯组寨子公路,安装100盏太阳能路灯,不仅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更为村庄进一步增靓奠定了坚实基础。
秉持利剑创建法治乡村
作为执法工作者的马世仁,深知乡村治理必须依靠法治,而法治建设必须增强群众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为此,马世仁一驻村就积极开展法治建设调研,结合大田村的实际情况,首先开展“送法进村、植法于心、守法于行”的促进村民法治意识提升工作。
2023年,马世仁借助重庆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捐赠的6万元专项资金,助力大田村建立起了公益法律援助之家,不仅在村委会、村庄院落以精心设计的彩绘形式普及法律知识,还在各个村民小组内分别设立了法治宣传专栏、法治教育读书角,同时邀请法学专家莅临村落,举办4次法治专题讲座,切实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通过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不断营造起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为乡风增善夯实了法治基础。
勇挑重任促进产业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马世仁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牛鼻子”,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于2023年底找到适合大田乃至整个妙泉镇发展的豇豆产业项目,并积极与农业科技公司对接,多点试种豇豆。在商务委帮扶集团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马世仁多次召开豇豆种植推广座谈会,为种植农户争取补助,为大户垫资,解决老百姓后顾之忧。
此外,马世仁还同步协助农业科技公司在妙泉镇小浩村一期投建3000平方米的初加工车间,2024年全县种植豇豆600余亩,带动近100名村民就业,为农户增收2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2025年,豇豆、生姜、辣椒等蔬菜的种植面积将达到2000亩,村民就业、务工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都将翻番。接下来,二期将扩建泡菜池5000平方米,三期将扩建烘干车间和冷库5万平方米。
紧扣蔬菜种植示范村建设,依托农业科技公司,妙泉镇培育注册了“妙泉时蔬”商标,为全镇蔬菜产业贴上“地理标识”,全力盘活村内撂荒土地,大力发展豇豆等蔬菜初加工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为产业增效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文 肖红光 钟佩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