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深耕民族教育12年 用教育帮扶点亮高原孩子未来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4-09-29 17:23:14

  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表彰了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其中,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因坚持12年举办“青海民族班”,创新“党建引领+德育融合+多元共培”民族教育新模式,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党的领导是民族教育成功的根本保证,学校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民族教育工作始终,通过支部阵地建设、党员先锋行动等将红色基因有机嵌入教育各环节,不断厚植学生爱国情、爱党心。学校连续5年为“青海民族班”学生上好“校长开讲啦”·开学第一课,以民族团结、中国式现代化新面貌等为主题,找准小切口,讲出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进校园、进课堂,入脑入心。学校党支部聚焦学生差异召开专题会议,积极落实思政课关键课程地位,创新推出任课教师思政教育首课负责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印在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校园内的标语,得到青海学生和家长的由衷认同。学校秉承立德树人的初心,锚定涉藏州县学生培养机制差异,制定“教学+生活+活动”的融合德育制度,不断推动民族教育工作走深走实。学生异乡求学,班主任马正刚每逢节假日都会把他们请到家里;学生昂秀措肠坏死两度病危,班主任徐宗明床边守护直至其康复;学生扎西卓玛高考前夕和父亲闹矛盾,班主任宋代平耐心劝导帮助父女俩尽释前嫌。

  学校秉持“因材施教、和育成学”教学理念,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专题研究青海高考教材、考纲等多项内容,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巴蜀文化、永川风土人文等城市精神内核,学校积极践行科研“四五四”工程,开发《茶竹附中、我的家园》《走进重庆、触摸永川》《榜样的力量》等民族教育校本教材。为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展示民族风采,学校坚持在统战文化教育基地石榴园、团结园开展“共浇石榴花”主题演讲、汉藏联谊晚会等活动。此外,学校连续5年开展“送课进牧家”活动,每年组织教师团队赴海北州牧区开展家访、主题微课巡讲等活动,用实际行动促进家校共育、民族共融。

  12年来,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民族工作规律,秉持“和美教育、民族和融”的办班理念和“民族和融践行者、大美青海建设者、现代文明传播者”的育人目标,探索出“党建引领+德育融合+多元共培”的民族教育新模式新路径。迄今为止,学校共招收青海学生546人,已毕业学生共计388人,升学率100%,其中261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知名大学。在积极推动两地教育融通、高效促进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同时,重庆文理学院附属中学以实际行动支援青海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新时代党的民族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文 叶林)

编辑:付意菲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