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 袁曼倪
12月19日,江津积极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江津区委副书记、区长唐大军,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副主任肖文军,江津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晟出席发布会,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琼主持发布。
据介绍,重庆市正全力构建“一主两辅多节点”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物流枢纽网络体系。在此背景下,江津区围绕“两地一中心”目标定位,锚定建设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向班列主要到发地、重庆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开放前沿阵地、重庆面向东盟市场要素资源集散中心,全力服务重庆主枢纽建设,获得显著成效。
重庆江津综合保税区 供图 江津区委宣传部
服务重庆主枢纽的物流体系建设
为加快建设重庆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江津一方面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扩容提质,一方面加快完善口岸功能设施。
据了解,2023年,珞璜港改扩建工程已经完成,年通过能力可达2000万吨。另外,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货区升级改造工程即将启动建设,改造后集装箱吞吐能力增加20万标箱;江津综保区冷链产业园已经建成,推动在小南垭物流中心打造智慧铁路货场;珞璜港海关监管场所已经完工,完备口岸功能。
重庆第四大长江枢纽港江津珞璜港正在进行吊装作业 供图 江津区委宣传部
服务重庆主枢纽的开放能级提升
通过抓好物流运营组织和跨境班列发展,江津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四川、贵州等省区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货物出海出境的一个重要物资集结中心。新开辟到湛江港的新线路,加密开行多个跨省直达班列和水上穿梭巴士。2023年1月—11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累计开行1075列,同比增长143.76%,货值28.8亿元,货值占全市的33.4%。目前,中欧、中老、中越、中缅、成渝等10条串联“一带一路”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国际国内通道已覆盖国内13个省市区和国际上119个国家地区、393个港口,发展势头迅猛。
服务重庆主枢纽的外贸效能发挥
江津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合作纽带,通过政府搭台、商贸唱戏,推动与东盟各国持续火热地实现“双向互动”。比如江津与老挝的农林部和北方四省签署纪要,建立木薯贸易联盟;与泰国国家石油公司、老挝科寮集团、新加坡物流协会也在深度合作。同时,东盟国家货运代理联合会中方办事处设在江津,主要打造以塑料颗粒、木薯、有色金属等东盟大宗商品的要素集散中心。
此外,江津也加大了与边境口岸城市的交流。今年,江津与云南省德宏州建立了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机制,与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也建立了合作。
服务重庆主枢纽的枢纽经济发展
依托“大通道”做强“大产业”,江津已经成为重庆粮油、纸浆等大宗商品“引进来”和汽摩、农机等商品“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也是全市东南亚商品进出的主要通道。坚持“运贸一体化”的模式,江津组织开行进口榴莲、火锅食材、木薯以及出口通机、汽车等特色班列,建设重庆东盟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今年分拨的东盟进口水果达13万吨。
此外,江津还借助通道开展平行进口车保税物流、二手车出口及整备、存储器保税维修等新的业态,支持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拓展江津的金田铜业、哈韦斯特铝业、海亮铜业等国际供应链。据悉,新加坡GKE大宗有色金属物流贸易项目已正式落地,推动培育有色金属特色产业集群,满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的需求。
“有为才有位!”唐大军表示,未来,江津将以大视野、大手笔、大格局来服务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越走越实,打造更多具有标志性、辨识度开放发展的成果,高水平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当好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文 袁曼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