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重庆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据悉,重庆市委政法委于近日印发了《关于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一流法治环境。
重庆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苟鹏介绍,《若干举措》是在市委政法委2018年制定的“十五条举措”基础上,经充分征求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意见,形成的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十一条举措”。新“十一条举措”主要由5个方面组成:一是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二是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三是着力解决企业关注的三大难题;四是为企业提供便捷性、国际化法律服务;五是全方位动态掌握企业对政法机关需求。
重庆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程效介绍,公安机关将坚持“零容忍”,第一时间受理处置、查处侦办涉企违法犯罪,同步追赃挽损,做到打防结合,加强对涉及民营企业违法犯罪活动规律特点的研究,从源头上减少相关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重庆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陆军介绍,对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扰乱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犯罪,不正当竞争、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犯罪,以及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全市检察机关将依法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严格依法惩处。另外,全市检察机关将对涉案的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界限,会同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清理;在惩治犯罪的同时,帮助企业挽回和减少经济损失,让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切身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重庆市高法院副院长李生龙介绍,在减少依法办案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方面,市高法院将聚焦减少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企业的影响,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强化涉企执行案件的兑现力度,切实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
重庆市司法局副局长熊世明表示,近年来,重庆市司法局围绕制度建设、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持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化解涉企劳动争议。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为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今年,重庆市司法局推动出台了《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特别结合法规新规有效施行,推出“公证+知识产权”等法律服务产品,针对涉企公证服务同比增长28%以上,其中,知识产权公证服务量增长58%,探索办理首例公证悬赏取证法律服务案件,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的有效“破冰”。(文 初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