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出炉,重庆市共有14个镇(乡)上榜。其中,大足区三驱镇榜上有名。近年来,大足区三驱镇深入实施“大丰大足·共享共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行动,围绕水稻主导产业发展,加大新技术新业态引入,集中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提质升级,补短板、强链条,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田、粮油产业新标杆,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进程,带动三驱镇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驱镇稻田
强化龙头带动,凸显主导产业优势。作为大足区重要粮油生产基地,三驱镇粮油轮作播种面积达7.2万亩,其中优质粮油基地1.12万亩。2022年,该镇水稻全产业链产值3.34亿元,占镇域农业总产值68.02%;水稻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6:1。
“我们公司共流转土地1400亩,种植低吸附性神9优28优质稻种,全程采用机械化耕种。”9月5日,在三驱镇铁桥村的生态粮油生产基地里,重庆大足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江川介绍,该品种具有有效穗多、千粒重大、结实率高等特点。根据测算,该基地今年最高亩产超过600公斤,平均亩产500多公斤。
收割机在稻田里穿梭忙碌
建立“稻+”产业联盟,助力农民增收。新农人彭川所在的鲸智(重庆)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铁桥村的种养基地面积达1053亩。这几年,鲸智公司以“稻+”产业联盟为引领,成立了渔小智稻渔产业联合体,吸引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参与,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建立了与村集体、农户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
“我们的稻渔产业联合体已有500多名成员。”鲸智公司负责人袁建明介绍。作为带头人,袁建明发挥专业所长,一边进行技术攻关,持续提升小龙虾品质和产量,一边开展水质管理、饲料及药品投喂、疾病防控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培训。目前,三驱镇共发展稻虾、稻蛙、蟾稻油共生等“稻+”产业3500亩。
扩大经营主体,形成产业链条。9月5日,一辆载重汽车满载刚刚烘干的稻谷,从三驱镇新民村的一处粮油加工车间缓缓驶出。目前,三驱镇已新建改建粮油加工中心5个,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形成了集生产、加工、营销于一体的粮油生产全产业链条。截至目前,三驱镇已有农业龙头企业12个、农业专业合作社65家、家庭农场59个、专业大户26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获绿色食品认证11个,培育重庆市“巴味渝珍”品牌2个、重庆名牌农产品1个。
“这几年,我们在全镇推广秸秆还田,建设秸秆还田利用示范片4000亩,引进企业利用稻壳、秸秆生产有机肥,有效解决稻壳、秸秆回收循环利用问题。”三驱镇副镇长张瑾介绍,该镇还将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适宜当地栽培的特色水稻品种及其配套绿色低碳高效栽培技术,并开展秸秆直接还田和综合利用研究,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以‘稻+’为引领,多种经营主体参与,三驱奋力让农业‘接二连三’,走向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三驱镇镇长范传志表示,到2025年,该镇“稻+”产业将扩大至两万亩,届时,一个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乡村振兴的现代农业基地将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文/图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