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市检察机关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224件
来源:重庆日报  |  2023-04-26 13:34:13

  原标题: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224件、追赃挽损上千万元

  4月25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重庆市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及《2022年知识产权检察川渝协作典型案例》。《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224件439人。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26件354人,追赃挽损共计1000万余元。办理知识产权和反垄断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14件,办理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案件16件,制发知识产权综合社会治理检察建议8份。

  呈现三大亮点

  《白皮书》显示,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呈现诸多亮点:

  一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改革。全市各检察分院、基层检察院与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等部门共同搭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32个,签订川渝知识产权执法司法协作机制3个,有效推动构建协同履职的大保护格局。

  二是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质效。持续深化“保知识产权•护知名品牌”专项行动,推行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一案四查”“一案四评估”,积极构建“检察官+检察官助理+技术调查官+专家辅助人”复合型专业化办案模式。

  三是努力打造知识产权检察品牌。在持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检察服务保障重大科创平台机制,与西部(重庆)科学城管委会、两江新区管委会分别签署《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设立2家“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建成具有重庆特点的“线下+线上”“司法+行政”知识产权大保护模式。

  体现五大特点

  《白皮书》显示,当前全市知识产权案件的主要特点为:

  刑事案件罪名集中、领域集中:刑事案件依然主要集中于侵犯商标权犯罪,占受理审查起诉案件总数的77.78%。涉及酒精饮料、日化用品、汽车零配件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占受理审查起诉案件总数的63.3%。

  “上下游”“全链条”打击力度加强:全市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均涉案人数2.86人,同比上升21.7%。随着对上游生产制假环节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假冒注册商标罪审查逮捕人数,占知识产权犯罪审查逮捕受案人数比重由2021年的21.2%上升至69.8%;受理假冒注册商标罪审查起诉人数,占知识产权犯罪审查起诉受案人数的比重由2021年的15.8%上升至41.9%。

  跨省域侵权制假频发,犯罪网络化特征突出:伴随着网络购物愈加便利,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将侵权产品批发、零售,导致大量案件呈现跨区域特征,其不仅犯罪链条长、牵涉人数多、区域广,涵盖包材供应、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同时,盗版教辅资料、电影、电视剧、音乐等侵犯著作权犯罪在网络空间多发,涉“网”特征显著。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履职力度增大: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民事行政监督案件数量是2021年的4.7倍。从办案单位看,伴随着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的集中管辖,相对应的检察监督机关办案集中;从案件类别看,主要集中在民事检察监督领域。同时,反垄断行政检察监督开展力度加大,反映出履职理念的更新与升级。

  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取得重大突破:涉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检察实现零的突破,2022年办理知识产权公益诉讼16件,其中支持民事公益诉讼8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2件、民事公益诉讼立案4件。支持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主要集中在食品、日化用品等消费领域。

  据介绍,2023年,重庆检察机关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知识产权检察监督理念、监督机制、监督体系、监督能力现代化,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知识产权检察亮点品牌,以知识产权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发展。(记者 郭晓静 张莎)

编辑:胡明珠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