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新重庆征程上,重庆正在以更大决心更大力气推动科技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发挥独特优势,强化系统集成,持续做精做细,用好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促进科学、技术、工程深度有机结合,形成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创新成果。一起来看西部(重庆)科学城和两江协同创新区取得的新成果——
新一代智能启动电池在渝发布
重量轻,寿命长,还具备车辆定位、运行轨迹监测、远程锁车等功能
商用车上的汽车启动电池不仅实现“瘦身”、寿命延长,还拥有了聪明的“大脑”。2月10日,云车智途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启动电池在重庆发布,并将率先在渝应用,推动商用车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云车智途是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孵化的产业化公司。重庆日报记者在发布会现场看到,这款智能启动电池的尺寸为24×17.5×19.8厘米,与现有汽车启动电池使用的铅酸电池不同,它是锂电池,还内置有定位芯片、BMS电池管理系统、姿态传感器等软硬件。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我们对启动电池进行了多方面功能提升。”云车智途产品总监肖黎明介绍,该款启动电池重2—6公斤,相比传统铅酸电池轻了10—75公斤,实现了轻量化。同时,使用寿命比传统铅酸电池长3—5倍,并支持最低零下40℃的超低温工作环境应用。
更重要的是,该款启动电池装上上述软硬件之后,就拥有了聪明的“大脑”,具备车辆定位、运行轨迹监测、远程锁车、车辆颠簸情况监测及车辆运营分析等功能,可以让商用车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其中,针对医疗用车,云车智途还推出了大电量智能电池,可以解决医疗用车设备用电大、耗电快的问题。
“新一代智能启动电池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肖黎明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与川渝两地的物流企业展开合作,对既有物流用车进行改造,同时还将与川渝两地的整车企业加强合作,加快新一代智能启动电池的推广应用。
除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智能硬件产品,云车智途当天还发布了一系列云控应用平台产品。比如面向医疗行业的车联网平台,可依托医疗用车搭载智能网联设备,支持可视化智能管理、智能化车辆调度、远程会诊功能。
据悉,2022年4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领衔的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李克强院士工作站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主要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坚突破并推动产业化落地,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领域科研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化应用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重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创新中心正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牵头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加快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示范应用,预计今年6月将完成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等部署,以及相关应用开发建设。(记者 张亦筑)
无需电力供应的3D柔性机器人来了
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实现重大突破
2月1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先进陶瓷及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研发出无需电力供应的3D柔性机器人,在机器人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创新实现重大突破。
该团队研究发现,通过3D打印技术结合墨水干燥收缩干预,制备出具有湿度敏感特性的3D柔性机器人,可实现在湿度控制下的自由爬行,并且无需电力供应。
团队负责人杨治华教授介绍,常规柔性机器人都是压力驱动或者电子驱动,需要能源供应限制,无法全天候全时长执行各种动作,而依靠环境湿度变化驱动的柔性机器人属于无源驱动,相比传统电力驱动机器人,它可以减少能源限制,在更多场景得到应用。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纳米科学顶刊ACS Nano上发表。
据悉,去年2月,该团队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高致密湿度驱动柔性机器人,并通过直写3D打印技术和约束干燥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制备3D柔性机器人。目前,团队通过新型纳米悬浮液的定向排列,成功实现了微米级高精密电路的快速3D打印制造,大幅度提升了电路成型精度和效率,有望应用在微波通讯天线等领域。该项技术已完成专利写作即将完成专利申请,下一步将进行实际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探索。
据了解,去年以来,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稳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层次级别,在工业智能无人装备、导航制导与控制、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为应用研发、成果转化等提供了强劲支撑。下一步,该院将围绕汽车与新能源、智能化装备、信息技术、新材料、应急环保等技术领域推进搭建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并积极谋划国家级平台,为技术创新、应用研发及产品中试等提供硬件支撑。(记者 申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