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川渝通办”第三批101项政务服务全部实现 推动首批14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西南地区“跨省通办”
“真的感谢你们!我们不用来回奔波就给孩子上了户口,现在可以去买新生儿医保了。”近日,在重庆务工的陈宏伟夫妇来到沙坪坝区天星桥派出所,表达感谢之情。
一周前,来自四川省南充市的陈宏伟夫妇了解到,为新生儿上户不用回户籍地,在重庆也可以办理,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身份证、结婚证、出生证明等材料,来到住地附近的天星桥派出所咨询。令他惊喜的是,当天工作人员就为其办理,5个工作日后,户口本就寄到了。
新生儿入户正是“川渝通办”第三批事项清单之一。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紧盯异地办理频次高、办件量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先后发布3批次共311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推动川渝两地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
截至目前,“川渝通办”第三批101项政务服务已全部实现。这意味着,无论是重庆还是四川的居民,只要在川渝地区的政务服务大厅,或进入“渝快办”“天府通办”线上服务专区,都可以实现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快速办理。
高频
日均办理和查询访问量近2万件次
今年8月11日,在重庆高新区虎溪派出所综合服务大厅,何朝兵为儿子何有为申领了人生中的首张身份证。何有为的户籍所在地为四川省内江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平日工作繁忙,何朝兵和儿子极少回老家,何有为的身份证也迟迟未能办理。
“同学们基本都办了身份证了。我在学校参加比赛,有时去坐高铁,有身份证会方便很多。”何有为的话,让父亲何朝兵有点焦急。暑假期间,何朝兵试着拨打了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咨询电话。
“重庆与四川已实现了全域范围内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且无需缴纳任何费用,15个工作日即可通过自取或邮寄方式领取身份证。”重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其讲解了相关要求和所需材料。次日,何朝兵就带上居民户口簿、监护人居民身份证和孩子的学生证等材料前往附近的派出所,为孩子办理了首张居民身份证。
不仅仅是个人事项,企业事项的“川渝通办”政务服务同样收获好评。不久前,酉阳自治县宏达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女士通过四川省政务服务大厅的“川渝通办”窗口,进行了跨省矿业权登记事项办理。她只需要在家等候一段时间,就能拿到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理的矿业权审批文件。
为解决企业、群众“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让川渝两地企业和群众享受更多便利,2020年10月以来,川渝两省市相继联合发布的三批“川渝通办”事项,涵盖了身份证换领补领、营业执照互办互发、户口迁移和转接档案等事项“一站式”办理、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政务服务。
如今,川渝两地流动人才档案办理实现了“零跑动”;社保卡实现了“就近办”;营业执照互办互发实现了“1日办结”、当场领证;居民身份证申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等高频事项实现了互认互办。
“按照我们的计划,这311项‘川渝通办’事项今年全部都要‘交账’。”市政府办公厅职转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2年9月底,川渝两地累计办理和查询访问量已超过1300万件次,日均近2万件次。
高效
“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超八成
“以前报医药费很麻烦的。自己要先垫钱,还要小心翼翼地把票据留好,抱起一堆单子到医保部门申请报销,并且要隔很久钱才能到账。现在好方便哟,住院费用直接就给我们报了。”这是刘芳芬的真实体会。
68岁的刘芳芬老人是南岸区的一名退休职工,近些年长期居住在老家成都,因没有用智能手机,所以她不曾办理过线上异地备案手续。
她说,前几年生病住院,只能自己全额垫付医疗费,在医院打印发票、费用清单,复印病历,再专门挑个时间回南岸区的政务部门进行现场报销,往返就要花上好几百元的车费,并且报销的费用差不多一个月后才会到账。
南岸区医保局工作人员易力介绍,过去,像刘芳芬老人一样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医保报销手续的人不在少数,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一张一张手工审核复核,工作量大,耗时也长。
今年8月1日起,我市参保人在四川省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无需办理备案手续即可直接住院结算,享受与市内就医一致的待遇。南岸区医保局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刘芳芬老人的电话,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
“‘川渝通办’就是好,办事不用来回跑!”老人在回电中一再表示感谢,“最近我在医院结账时发现,真的直接就给我报销了医疗费。”
“我们不仅出台了《政务服务川渝通办工作规程》,规范设置了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川渝通办’专窗,实现了‘收、受、转、办、发’一站式服务,还依托‘渝快办’平台,开设了‘川渝通办’线上政务服务专区,推动用户身份跨省市互认、跨区域服务自动切换,实现‘一地认证,全网通办’。”市政府办公厅职转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线上政务服务专区支持企业和群众自主选择川渝两省市政务服务平台提交在线申请,收件地“川渝通办”窗口将为申请人提供业务咨询和操作指引服务,业务属地政务服务系统将通过远程办理,切实优化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等全流程服务。
截至目前,252项“川渝通办”事项可实现“全程网办”,占比超过80%。
延伸
持续扩大跨区域通办“朋友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以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热切期盼为出发点,“川渝通办”把申请人“多地、多部门来回跑”转化为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联动协调对接,建立了以全程网办为主、专窗帮办为辅、“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相结合的多渠道服务模式,确保申请人只进“一门”、只找“一窗”、最多跑一次,实现了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频共振”,川渝两地企业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充盈。
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厅职转处获悉,截至目前,在“川渝通办”的加持下,2.24万个市场主体往来川渝兴办企业;1.78万余家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市门诊直接结算;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零材料”、最快当日办结,现已发放异地贷款5465笔、金额19.59亿元;川渝纳税人“自然人代开发票”等业务线上可办,累计办理跨省市业务8.9万笔;在司法行政、文化旅游、民政等领域探索加强证明事项协作,联合发布20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不再要求企业和群众出具相关证明材料,以更大力度推进“减证便民”。
打破壁垒,夯基合作,延伸触角。目前,川渝两地不仅精诚合作,还复制推广了“川渝通办”的主要做法,积极扩大跨省通办“朋友圈”。
据悉,我市会同四川,主动与贵州、云南、西藏、广西衔接,共同签署协同推进西南六省(区、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毗邻地区交流合作,明确从建立省级协作机制、市县互信机制、统一政务服务标准、推进线上“一网通办”、推行线下异地办理、加强数据共享等6个方面,推动首批14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西南地区“跨省通办”。以政务服务为桥梁的西南地区跨省协作体系初步搭建完成,逐步实现同一事项在西南六省(区、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下一步,我们还将着力完善‘跨省通办’线下服务窗口,全面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对接沿海城市、长江沿线城市等拓展通办事项,让更多市场主体和群众享受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市政府办公厅职转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数说“川渝通办”政务服务成效>>>
2.24万个
市场主体往来川渝兴办企业
1.78万余家
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市门诊直接结算
5465笔
发放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19.59亿元
8.9万笔
办理川渝纳税人“自然人代开发票”等跨省市业务
20事项
不再要求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
数据来源:市政府办公厅职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