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节能环保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重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成效初显
326天,这是2021年重庆空气质量优良的总天数。
275.6万人次,这是2022年元旦假期重庆A级景区接待游客的总数。
两个数字看似无关,背后却有深刻联系。它们表明,重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正初显成效。
“近年来,重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文旅融合进一步增强,绿色生活方式正深入人心。”1月5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江经济带建设6年来,重庆经济“含绿量”更足,下一步重庆还将继续发力,为广大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的绿色选择。
绿色产业不断壮大
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到底是个啥?先来看一家绿色工厂的数据。
循环利用生产辅助物料达到94%;通过循环利用,每天至少减少4000吨用水;每年节约用电5780万度,折合约2.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万吨……这是2019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的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交出的绿色成绩单。
不难看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中,一方面是全面节能、降耗、减排,另一方面是节能减排等绿色需求,又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十三五”以来,重庆节能环保产业在西部呈现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度领先、对生态环境保护支撑能力领先三大亮点。在《重庆市环保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5—2020年)》引领下,2020年重庆节能环保产业营收达1038.55亿元,突破千亿元大关。
今后,节能环保产业的“蛋糕”还将越来越大。“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营收2000亿元,建成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节能环保产业,还只是重庆绿色产业中的佼佼者之一。据统计,农业领域,重庆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总数达6794个;工业领域,重庆已创建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园区15个,渝南、潼南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重庆经开区绿色产业示范园区等试点示范建设进展顺利;文旅领域,重庆着力打好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打造出南川金佛山、酉阳桃花源、万盛黑山谷、江津四面山、云阳龙缸等一批精品景区。
绿色生活成为风尚
垃圾分类工作连续9个季度保持西部第一
主动回收快递纸箱能换鸡蛋,垃圾分类能攒积分换日用品……重庆市民的这些绿色“小确幸”,俯身可拾。
1月4日,家住九龙坡区黄桷坪铁路三村的市民黄涵芸在菜鸟驿站取件后,主动把3个快递纸箱拆下放进回收站,换来3个鸡蛋。她说,过去拿完快递,纸箱一扔了事,现在自己能参与绿色快递,网购更愉快了。
“垃圾分类后,小区环境更卫生了,还能用积分换生活用品,很开心。”两江新区人和街道的居民何成伟说,每分类投放一袋厨余垃圾,可以获得2个积分,攒够15分,就能在街道垃圾分类服务站换一包食盐。现在不仅自己一家人积极攒积分,还带动邻居一起进行垃圾分类。
其实,绿色生活早已和市民的日常紧密相连。使用绿色快递包装、购物用环保袋代替塑料袋、出门乘坐轨道交通和公交车,都是绿色生活的一部分。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已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实施意见》和塑料污染治理年度工作要点,并印发七大重点领域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方案。截至目前,全市成功创建节约型机关1263家、大型绿色商场19家、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49家、绿色社区805个;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65.71%;中心城区建成投用公交优先道44条,总长度达到217.4公里,轨道交通开通线路9条,运营里程达到370公里。重庆垃圾分类工作连续9个季度保持西部第一。
明确六大重点任务
确保到2035年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
尽管成效初显,但重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客观上也面临着资源能源产出绩效需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布局需进一步优化、全社会绿色发展理念有待加强等问题与挑战。
下一步,重庆将怎么做?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顶层设计方面,去年10月印发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基础设施、技术创新、法规政策等六大重点任务。
今后,重庆将围绕推进工业绿色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应用、强化法律法规支撑等23项重点工作,强化市区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建立健全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确保到2035年我市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重庆日报记者 申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