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三根树党支部”为基础 石柱打造“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
3月初,海拔1000多米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星乡三树村时常大雾弥漫,天气依旧寒冷。
大雾中,却有一群人不顾寒冷,挑沙、推砖、砌墙……忙得不亦乐乎。
1928年春,经中共丰都县委批准,张承燕在三星乡创立了石柱第一个党支部——三根树党支部。三星乡至今遗存有张承燕烈士墓等革命遗址,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三星乡将依托三根树党支部、张承燕烈士墓等革命遗址,打造‘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三星乡副乡长陈晓铭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目前“红色三星”陈列馆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配套的红色文化广场、步游道、停车场等设施正抓紧施工,争取在7月1日之前把“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建成开放。
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农民协会
“说到三根树党支部,张承燕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石柱县党史办原主任王大进介绍,张承燕不仅是石柱的第一个党支部书记,还是第一个农民协会主席、第一个农民赤卫队大队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主席。
1907年,张承燕出生在三根树(今三星乡三树村)甘树坝一个农民家庭。在身为私塾先生的父亲教导下,张承燕自幼勤奋好学,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乡里学堂初中部,被乡里人誉为“小秀才”。
1926年春,张承燕在三根树开设了“兴隆客栈”。
不久,在四川中法大学和重庆川东联立师范学校念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廖子良、朱泽准等受党组织派遣回乡开展革命活动。来到三根树后,他们以张承燕的客栈为据点,开办农民夜校,发动群众,物色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着手建立党组织。
在他们的引领下,张承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纲领有了深入了解,同时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斗争目标之远大,任务之艰巨,道路之曲折。
当年冬月的一个夜晚,北风呼啸,雪花纷扬,寒冷异常,但张承燕的内心温暖异常,因为就在这天晚上,他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不久,在张承燕领导下,三根树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并选举张承燕为会长。
建立三根树党支部成立苏维埃政府
“1928年春,经中共丰都县委批准,石柱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即中共三根树党支部委员会成立,由张承燕任党支部书记。”王大进介绍,张承燕在三根树场上开设的客栈和商铺,成为了党组织活动的据点和联络站。
不久,张承燕又抓住国民党在各地大办民团的机会,打入民团内部,任团防大队大队长,从而将三根树农协会的120余名骨干编入团防大队,并在1928年秋天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三根树农民赤卫队”。
同年10月中旬,三根树党支部定按照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要求,成立了双凤庙苏维埃政府,张承燕任主席。
“双凤庙苏维埃政府诞生于腥风血雨之中,虽然稚嫩,但极具感召力,使千百年来饱受苦难的农民有了盼头和希望。”王大进说,双凤庙苏维埃政府的诞生,不仅是石柱县和石丰边区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府,也是川东地区乃至川鄂边区最早成立的苏维埃政府之一。
然而,三根树党支部领导下的农民运动,触动了土豪劣绅的利益,开始对革命阵营进行疯狂反扑,并组织暗杀队,对农运负责人和革命积极分子进行暗害。
1929年2月18日,张承燕在一个叫冒水孔的地方被暗杀,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年仅22岁。
打造“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
张承燕牺牲后,人们将他安葬在了他的出生地甘树坝。
2005年,石柱划拨专款,在甘树坝重建了张承燕烈士墓,2007年6月又对墓地进行了修缮。如今,每年清明节,当地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群众、青年学生,都要前往祭祀,缅怀张承燕的英雄事迹。
为充分挖掘三星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同时整合三星乡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康养资源,探索红色文化旅游与康养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三星乡启动了“红色三星”体验教育基地项目建设。
陈晓铭介绍,整个项目建设以三年为周期分阶段完成,第一阶段即2021年将完成总投资1475万元,包括“红色三星”陈列馆、张承燕烈士墓修缮、三根树党支部遗址复原、三根树“红色村寨”风貌改造、游客接待中心、重庆冶锌遗址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地方课程《红色三星》开发与出版等,“计划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在2021年7月前初步完成,并面向市民开放。”(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