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县多举措进行农业产业扶贫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0-12-31 16:14:01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寒冬时节,走进重庆彭水县太原镇麒麟社区,眼前一片生机勃勃,曾经的产业“空壳村”已脱胎换骨,当地村民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这是重庆彭水县发展产业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彭水县立足区域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造了农业产业扶贫的彭水特色。

  发展高效农业 把扶贫产业“建”起来

  彭水县郁山镇利用地理优势,将红薯作为农民增收脱贫的特色产品,打造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帮扶新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

  龙须晶丝苕粉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先萍说:“农户种红薯,我们企业负责收购,实行订单式种植,订单收购,解决老百姓卖红薯难的问题。”

  目前,郁山镇每年种植红薯面积3万亩以上,年产值约1.2亿元,年均收购鲜薯400万吨;引导500余户贫困户以土地或者扶贫产业贷款入股,实现户均增收和每年保底分红。

  据彭水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彭水县累计规划贫困户到户产业4.5万户,兑现奖补资金4471万元,惠及2.9万户。

(有修改)(急稿)【B】重庆彭水县多举措进行农业产业扶贫

红薯粉丝助农增收 摄影 杨春燕

  实施“三品”工程 把特色品牌“树”起来

  彭水县汉葭街道兴和村4组、77岁的村民庹大安把2020年自家种的苏麻收割完后说:“种苏麻不费力,撒下种子,除除杂草就行。我从3年前的6分地扩大到目前的4亩地。”

  “苏麻是‘懒人’庄稼,种植不费力,收入还很好,每亩平均收入2000元左右。”据兴和村第一书记崔小彬介绍。兴和村通过引进公司,建立公司提供技术、种子、肥料、回收等一系列长效机制,使苏麻成了兴和村的特色产业。

  据了解,“彭水苏麻”成功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审定登记,又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优质奖、市商标品牌等。目前,彭水苏麻、彭水紫苏油远销上海、深圳、北京等国内市场以及韩国等国际市场。

(有修改)(急稿)【B】重庆彭水县多举措进行农业产业扶贫

紫苏油远销各地 摄影 赵勇

  培育新型农民 把经营主体“扶”起来

  彭水县太原镇结合区域实际,积极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为辖区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公司积极申报产业扶贫项目,通过扶持公司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带动群众增收,2020年发放到户产业奖补71.525万元。

  彭水县加大对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围绕产业基地、产品加工、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扶持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20年,彭水县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家庭农场5家,新认定龙头企业3家,带动贫困人口10000余人。

  同时,彭水县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技术优势、基层供销社市场优势、农村信用社融资优势,推动“三社融合”发展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选聘“产业村长” 把致富之路“带”起来

  彭水县将经营主体负责人、乡土人才等聘请为“产业村长”。如今,彭水县先后落实“产业村长”274名;实现村村有“产业村长”,建立“公司+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实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贫困群众深度“捆绑”,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务工就业、产品代销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彭水县还积极引导“产业村长”等到村、到户开展产业谋划、发展规划、政策宣传和技术帮扶等。

  2020年,彭水县274名“产业村长”协助落实2.2万余户贫困户的到户产业规划并提供生产服务指导;引领带动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进375个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会同760名产业指导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7969次、24337户。(文 田渝兵 张静 编辑 胡明珠)

编辑:胡明珠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