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化中新金融合作 推进重庆金融开放 推出诸多重大措施 中新金融峰会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注入新动能
11月24日,为期2天的2020中新金融峰会落下帷幕。本届中新金融峰会有哪些亮点?取得了哪些成果?当天下午,中新金融峰会组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此进行了解答。
规格高 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新金融峰会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标志性项目,现已连续举办三届,推动了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金融合作,带动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面对面”互联互通。
“本届峰会层次和规格高,主办单位全部出席,并发表致辞和主题演讲。”市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恒介绍,来自东盟10国央行、国际金融机构及中国西部地区、国内主要金融机构和科技头部企业的重要嘉宾200余人参会,大家“面对面”“屏对屏”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共话发展。
同时,海内外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高度关注峰会,通过文字、视频、H5等的宣传推广,实现了全媒化传播、艺术化展示,峰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凝聚共识 深化中新金融合作
本届峰会以“深化金融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陆海新通道”为主题,聚焦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为参会各方提供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平台。
峰会上,中国、新加坡及其他东盟国家有关部委对进一步深化中新金融合作、推进重庆金融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政策支持措施。
譬如,新加坡金管局将在数字化贸易融资、绿色金融、灾害风险保险等方面加大对中新金融合作的支持;参会的其他东盟9国央行,提出了依托中新(重庆)金融合作推动中国与东盟数字支付跨境合作的倡议。
中国方面,商务部将支持重庆与东盟加强抗疫金融合作,加大对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金融支持,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人民银行将制定有利于重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规划方案,支持重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开放体系和金融生态体系,支持重庆对标国际高水平扩大金融业准入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在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银保监会将鼓励中外银行保险机构依托中新金融合作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立足重庆、辐射西部,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合作,探索建设跨境贸易融资服务平台;证监会将支持中新金融合作,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放宽投资范围,深化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深入推进证券期货行业开放。
同时,中国方面支持来自新加坡等地的金融机构来渝投资展业,研究推出中新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互通的可行性,为两地投资者提供跨境新渠道;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支持以中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助推资本项目稳步开放,以金融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为重点积极支持重庆金融创新发展,探索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探索开展两地基金互认试点。
成果丰硕 “云签约”46个项目
峰会不仅是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合作推进的催化剂。
在多领域金融开放合作方面,本届峰会通过举办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绿色金融助力陆海新通道绿色发展等3场论坛,高质量推动金融双向开放、“双循环”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与发展等专题活动,以及“共商双城经济圈建设·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闭门会,完善了政府部门、金融高管、企业家、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之间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沟通机制。同时,也丰富了深化中新金融合作的建言献策和政策储备,促进了行业对接、银企互动、项目落地。
本届峰会,成功举办了重点项目“云签约”。签约项目达到46个,涵盖了跨境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多层次资本市场、机构互设、普惠金融等领域,涉及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赴新加坡发债、国际商业贷款、绿色债券、金融科技投资基金、中新数字证券创新服务平台等项目。
峰会期间,还首次举办了“中新金融专家顾问团”年会。年会上,中新双方围绕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推进中新金融合作的有效方式和实现路径达成了新共识,为进一步完善中新金融合作机制提供了真知灼见。
此外,峰会期间,工商银行与日兴资管合作发行的新加坡中国债券ETF基金在新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实现了中新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把握中国债券市场机遇的新渠道,促进了中新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纵深发展。
“本届峰会的召开,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强支撑、注入了新动能。”吴恒表示。
一是建机制——形成了依托中新合作建设重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政策协调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二是搭平台——形成了中国西部与东盟之间金融资源对接、业务合作、推进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化平台。
三是筑通道——形成了内陆国际金融中心跨境资金高效融通的金融双向开放通道。
四是塑生态——形成了金融、经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生态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朋友圈”。
(重庆日报记者 黄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