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面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专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根据《建议》,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将如何开展?11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董建国。
重庆日报:围绕《建议》,您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董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规划未来的远见卓识和继往开来的历史担当。《建议》科学擘画了国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契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契合未来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指明了前进方向。
重庆日报: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如何做?
董建国:市发展改革委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承担好牵头起草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责任,将中央《建议》要求落实到重庆“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努力编制出一部符合市民意愿、富有时代特征、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高质量规划。规划编制中着重把握好三个“新”的核心要义:一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求,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目标;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三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作用。
重庆日报: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求,科学谋划我市“十四五”规划目标?
董建国:“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要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市发展实际,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目标。
具体来说,我市要发挥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支撑作用,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带动作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发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重庆日报:我市“十四五”规划将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
董建国:我们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科学谋划务实举措,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
具体来说,一是抓好基础设施补短板和产业发展锻长板,超前谋划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是抓好改革、开放、创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畅通对外开放通道,拓展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更有效率的发展。
三是抓好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文化强市,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高市民生活水平,推动更加公平的发展。
四是抓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新路子,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更可持续的发展。
五是抓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增强城市发展韧性,筑牢安全发展底线,推动更为安全的发展。
重庆日报:“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如何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董建国:我们要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发挥好重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作用。
一是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高质量”“一体化”,深化川渝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二是大力推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拓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多元化海外市场,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对接合作,辐射带动西南、西北地区联动发展。以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畅通经济循环堵点。
三是大力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提升主城都市区的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强化“一区”对“两群”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促进城乡经济加快循环。
四是促进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扭住实体经济不放松,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增加有效供给。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消费活力和潜力,持续扩大有效需求。(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申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