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花溪民警以法律为武器调解纠纷 成功率达98.8%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09-07 18:15:57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田渝兵 实习生 朱应霞):2009年,当秦争从全国知名法律院校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时候,想过当法官、当律师,就是没想过有朝一日会成为警察。

  不过缘分来了挡不住,2011年秦争辞去法院文书的稳定工作,背井离乡到重庆当警察,用不服输的精神克服了各种困难,成为了巴南区公安分局花溪派出所小有名气的民警。

  工作中,秦争用学过的法律知识做调解收到了奇效,以她名字命名的“争争调解工作室”,创造了98.8%的调解成功率,获得了当地居民的好评。

  逃离舒适区选择从警

  在刚加入警队的时候,秦争是一个内向的人,据花溪派出所所长廖昌明回忆:“2012年秦争刚到我们所的时候,主要做内勤工作,平时话很少,很少主动去跟人交流。”

  2011年9月,秦争如愿考上了交巡警,被分到了巴南区交巡警支队第五大队,慢慢开始和外界打交道;随后2012年花溪派出所成立之后,她又从交巡警转到了派出所,她现在的性格就是做社区民警锻炼出来的。秦争表示:“我刚到花溪派出所的时候主要做内勤,后来2014年开始做社区民警,主要负责南城社区。要想做好社区民警,必须勇于和人沟通交流,加上社区民警经常会调解纠纷,不知不觉我的口才就锻炼出来了,我找到了做警察的成就感,性格自然就开朗了。”

(有修改)【B】重庆花溪民警以法律为武器调解纠纷 成功率达98.8%

秦争正在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供图 重庆公安局巴南分局

 为民排忧重拾法律武器

  2015年,花溪派出所打造红光警务区,秦争在试点工作中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以前我们民警做调解,基本都是和稀泥,双方各让一步,最后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中,我们曾遇到了现场调解成功,事后不再发生二次纠纷的情况。可是有司法所介入的调解,采取法律手段,效果就大大好于言语的说教。我正好是学法律的,觉得用法律做调解是一个新的工作方法。”

  秦争在将自己的想法汇报给了所长廖昌明,结果得到了大力支持:2017年花溪派出所搬迁到新址,有了更大的办公空间后,廖昌明决定成立一个由秦争牵头的调解工作室,由专人负责整个派出所的调解工作,民警秦争、吕小红和徐鑫成为了调解工作室的三位“元老”。

  2017年7月,在学习了其它派出所经验的基础上,秦争所在的调解工作室开启了全新的“3+N”(3代表派出所、司法和区法院,N代表退休干部、退伍老兵、退休老师、乡贤、商会等社区力量)调解模式,很快收到了奇效,据秦争回忆:“当时我们都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辖区日常的纠纷,到了我们调解室,很快就解决了,不仅避免了纠纷进一步升级,还解放了警力。”

 “一书”解决履行困难

  在当地居民的好评声中,秦争并没有飘飘然,她在做调解当事人回访的过程中,发现一道难题:遇到涉及安全事故赔偿、民工劳资纠纷等金额较大的调解,即使调解成功,事后仍需要进行分期履行或定期履行的调解协议,当事人时常出现不履行协议的情况。

  人民调解协议书并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应该如何化解这道难题?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毕业生,秦争在和巴南区法院做工作对接时,说出了这个疑问,引起了法院的重视。

  随后巴南区法院的副院长刘秀荣和派出所所长廖昌明进行了商谈,最后确定了花溪派出所负责调解,巴南区法院根据调解协议、申请书等资料,形成司法确认的民事裁定书,事后这种模式被称为“一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缩短办理“一书”的时间,2018年5月,秦争再次对接了巴南区法院,最后推进了“一书”的数据化,这也让“一书”的制作时间由过去的20天缩短到了30分钟。秦争表示:“实施‘一书’之前,调解协议的履行率为87.2%,实施纸质的‘一书’后履行率提高到94.7%,后来‘一书’采用数据化后,履行率达到了100%了!”

责编:冯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