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为加强重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6月19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疾控能力及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7月10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据了解,依托《实施方案》,重庆市将从“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升区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健全完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进全民防控体系建设”“实施公共卫生及应急信息化平台建设”6个方面,全面提升全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
“到2022年,全市将创建一批三甲疾控机构,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处处长王世纯介绍,区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重点改善1—2所区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美丽医院”。同时,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按标准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提升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能力;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提高快速检测和诊治水平。
根据《实施方案》要求,重庆市将立足平时,补齐短板,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完善市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及传染病病区(房)建设,加强重症医学、呼吸科、麻醉、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
“按照全市‘一区两群’总体规划,重庆将在巴南区、永川区、万州区、黔江区分别建设1所公共卫生救治应急医院。”王世纯介绍,此外,重庆市还将重点实施公共卫生及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全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整合全市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建设覆盖全市各区县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协作单位的统一音视讯通信系统,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疾病智能化监测信息网络。(文 刘渝畅 编辑 付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