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市两江协同创新区:加强产业协同 促进“双链”深度融合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05-14 17:56:35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消息:5月13日,来自重庆市两江新区消息,两江协同创新区正积极规划建设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和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知名孵化器等创新服务平台入驻,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推介以及产学研交流活动,加快构建面向科技创新主体与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协同创新网络。

  协同创新区,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协同”。以两江路演中心为例,这里将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搭建融合技术、资本、政策、服务等市场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载体,将其打造为西南地区门类专注硬科技、服务最专业的路演中心。

  未来,两江路演中心将举办各类技术路演对接活动,致力于为创业者、企业家、高校科院院所,提供跨地域、跨行业、跨组织的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的集聚、交流、交易与展示。

  与此同时,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打造“协同创新会客厅”,采用“市场化+政务服务、线下+线上”模式,为入驻机构提供工商、税务、法律、知识产权、课题研究、项目申报、人才交流、定制培训等方面一站式办理和咨询服务。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建设成为人文、智慧、科技融为一体的高端人才聚集地,离不开市场化的力量和各类创投基金的支持。

  两江协同创新区将落实优惠政策,完善配套设施,打造金融创投街,吸引创投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两江新区也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优势,通过创业投资服务、科技信贷服务、企业上市等全链条支持,全面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打造“债权+股权”“种子+天使+风险”等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在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加强产业协同,全面落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和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要求,紧盯近期任务和三年远期目标,不断提升产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两江协同创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两江新区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等产业基础优势,重点引进一批国际化顶级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水平创新团队,辐射联动成渝地区创新资源,建设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特色的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两江新区主导产业智能化、高端化、集约化和自主化方向转型。

  2019年4月正式签约落户两江新区的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正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科技成果及优质资源,重点围绕精密光学、精密制造、生态环境、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据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密光谱测量是现代物理学的实验基础,对航空航天、红外预警、化工、医学、制药等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且市场需求量巨大,建设我国自主可控的高精度分子指纹谱数据库迫在眉睫。未来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将不断完善优化分子指纹光谱数据库,解决在航空航天、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国土安全领域重大应用。

  据悉,目前,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将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打造国内首个陆空多域、智能立体交通示范创新基地。不仅如此,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还落户了空中作业机器人、立体交通示范应用与测试基地、新体制雷达实验基地、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基地等多个项目。

  以新体制雷达试验基地项目为例, 项目依托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毛二可院士创新团队,将建成一个长期值守的地基天文雷达观测系统,开展对月球的成像/测高/形变监测和对静止轨道卫星的凝视探测试验;建成一个以高分辨新体制民用雷达为服务对象的专属雷达试验场,为实现团队雷达技术产学研转化服务。

  据了解,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等已经与长安、京东方等10余家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

  未来,两江协同创新区将继续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深度参与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新产品研发。预计到2022年,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个,为新区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校友优势,对外引进与内部培育双管齐下,鼓励科研人员带科研成果创业,争取2022年孵化科技创新企业50家,申报发明专利400件,努力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文 王镜铭 赵鹏 编辑 胡明珠)

责编:冯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