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 :文旅融合背景下院团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12-14 16:01:15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近日,在重庆国际马戏城,来自重庆南岸区怡丰小学的1100余名师生,在重庆杂技艺术团演员的带领下体验杂技项目,学习魔术表演,观看杂技剧《大禹》。

【CRI专稿 列表】重庆杂技艺术团推进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内容页标题】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 :文旅融合背景下院团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学生体验“转碟”杂技项目 供图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介绍,这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在新一轮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以重庆杂技艺术团为师资主体,以重庆国际马戏城为研学平台,以杂技剧目《大禹》为主打剧目,通过现场“观演+教学”“互动体验+学生自学”“跟师指导+沉浸式研学”的方式,一体化、全流程为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艺术研学教育项目。活动旨在通过普及、推广杂技艺术,提升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进而为更好推动杂技艺术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找到和探索出一个全新的突破口。据了解,今年以来,除节假日外,每天都有700名至1000名中小学生走进重庆杂技艺术团和重庆国际马戏城接受艺术研学教育。

  据了解,2019年以来,重庆杂技艺术团在进行驻场演出的基础上,着力打破文艺院团传统的发展模式,努力探索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融合院团资源和剧场资源,着力培育以剧院参观、传统文化教学、杂技魔术体验、观剧等为主的“五有”杂技艺术研学教育基地。

【CRI专稿 列表】重庆杂技艺术团推进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内容页标题】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 :文旅融合背景下院团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学生学习体验“空竹” 供图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

  此次活动为研学教育量身打造主修教材,推出了大型3D杂技剧《大禹》,活动还推出“舞流星”“空竹”“转碟”“晃管”等一系列杂技、魔术小节目,丰富了研学内容。《大禹》是重庆杂技艺术团倾全团之力打造的杂技剧目。该剧目以历史文化符号“大禹治水”为主题,以传说性史实为背景,用杂技语言讲述大禹排除万难、不惧艰辛的治水精神,讲述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展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伟大民族精神。

  重庆杂技艺术团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考察,结合中小学生各年龄阶层的实际,开发设置了30余个以杂技、魔术为主的研学课堂,以丰富的课程设置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研学的积极性。重庆杂技艺术团多个研学课堂的设置给学生们带来了多样化的研学内容;定时轮换学习的方式,保证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研学课堂,让研学活动不再枯燥,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参与研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研学活动的成效。

  目前,基地年均开展研学演出200场以上,研学的学生达到15万人次。参加研学的学生,都对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杂技技巧和杂技道具十分感兴趣。广大中小学生在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基地中充分感知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修养。很多学校的负责人、老师都表示重庆杂技艺术研学教育项目有平台、有内容、有基础、有吸引力,丰富了学校的美育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文 朱明达)

责编:陈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