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杨飞):重庆渝中区大阳沟派出所是新中国第一批公安派出所,自1950年成立以来,一代代民警在69年里不断继承发扬大阳沟派出所“廉政爱民”精神,从做好每一件群众期盼的小事入手,不断继承创新群众工作法,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做好,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任,实现了矛盾化解在基层、社区平安不出事、便民服务不缺位的“枫桥式派出所”要求。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阳沟派出所民警与群众交流 供图 渝中区公安分局
做好小事促和谐
大阳沟派出所地处重庆市最繁华的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共辖9个社区,常住及暂住人口有8.7万余人,大型商场、金融网点及店堂门市1万余家,外国驻渝领事馆10家,辖区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人次。商业发达、人口密集,使得大阳沟派出所面临的群众矛盾纠纷问题十分复杂。不过,一代代大阳沟民警从办好每一件小事着手,逐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1953年,大阳沟派出所因做好爱民小事被重庆市政府授予“爱民模范派出所”。从此,“廉政爱民”的精神在这里生根开花、薪火相传。上世纪50年代,派出所就做了爱民箱挂在各个地段上,把居民的门牌号写在竹片上挨家挨户发放,并告诉群众,有意见、有问题就把竹片投入爱民箱内,民警8小时内会上门听取意见,解决问题。
李壮苗(中)在调解群众纠纷 供图 渝中区公安分局
如今,竹片没有了,但群众工作有了新的载体。2017年,大阳沟派出所成立了“李壮苗调解工作室”,由入警29年的李壮苗带队专门调解群众纠纷。李壮苗在岗位上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李壮苗之调解工作法”,数十年来,他坚持“纠纷必调解,矛盾不出所”,每年调解纠纷多达200余起,成功率达99%,被群众称为“金牌调解员”。李壮苗今年就要退休了,但在他的带领下,很多调解员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有的也当起了师傅。
为民服务讲真心
“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群众一事不便”。这句贴在派出所墙头的口号,是户籍民警陈定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来,并在数十年的从警生涯中始终践行的。
早在60多年前,陈定源就提出了24小时昼夜办公为民服务的理念,改掉了过去户籍民警“下班不办、休息不办、学习不办、夜间不办、当段民警不在不办”的陈规旧习。陈定源还注意到,来办事的群众经常会提到一些问题,如粮店在哪里、某家旅馆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等,大部分问题他都无法回答。于是,他跑车站、跑码头,又抱来电话簿,整理出了一份衣食住行的“百科全书”,能满足大部分群众的需求。
年轻时的陈定源(中)热情接待来访群众 供图 渝中区公安分局
陈定源是大阳沟派出所所有民警的缩影,每个民警都在用心服务群众。辖区居民庞大姐一个人供儿子上学,1996年下岗以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本想向兄弟姐妹求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眼看生活无着,她有些想不开。当时的社区民警吴峰了解情况后,一边开导庞姐,一边掏出自己2000元工资塞给她以解燃眉之急。随后,吴峰发动战友和辖区居民为她捐了8000多元,又请居委会帮她找了个比较稳定的家政工作,最终母子俩渡过了难关。2004年儿子高考的时候,庞红对儿子说:“你就考公安院校吧,毕业后你一定要像你吴峰叔叔那样当个好警察。”
如今,在关爱帮扶方面,大阳沟派出所推出了服务社区的“温暖工程”、服务老人的“关爱工程”、服务儿童的“爱心工程”,发放帮扶资金30余万元,累计照顾48位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资助了60余个困难学生。同时,大阳沟派出所推出了“户籍窗口全年365天天天开门办公,警务咨询服务台一站式服务”等承诺,并在重庆市率先推行民生警务一体机和身份证自助领证机,切实解决了辖区群众上班、上学时间无法到所办理证件的困难。
已经退休的陈定源回到大阳沟派出所回忆自己工作时的岁月 摄影 杨飞
自1953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爱民模范派出所”称号以来,大阳沟派出所先后荣获国务院授予的“人民满意派出所”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公安部“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等210多项荣誉、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成为重庆市乃至全国公安派出所一面不倒的旗帜。从“爱民模范派出所”到“人民满意派出所”,“爱民”成为大阳沟派出所践行“枫桥式派出所”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