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都:烤烟成为山区乡镇烟农脱贫增收主导产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30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李达元)眼下又到烟叶采收、烘烤及收购时节,8月29日,笔者在重庆丰都县武平、都督、太平坝等多个烤烟种植乡镇看到,烟农起早贪黑,将采收的烟叶用竹夹夹好送入烤房烘烤,烤好后进行分拣,再及时送到烟叶收购点交售,虽然辛苦忙碌,但脸上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丰都县烤烟种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庆主要的烟草生产区,并被纳入该县“1+6+X”产业体系中的“6”之一。今年,全县烤烟实际种植面积23043亩,预计收购烟叶5.3万担,烟叶产值7000余万元。烤烟已成为丰都县山区乡镇烟农脱贫致富主导产业。
丰都县烤烟种植基地 通讯员 李达元摄
丰都种植烤烟历史悠久
“我县种植烤烟历史悠久,经历了从零星分散种植到规模化集中种植的过渡,特别是近5年来,全县种植规模稳定在2.3万亩以上,涉及武平等10个乡镇36个村。”丰都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秦中发说,不仅烟农实现了收入,也给县上的财政税收带来了可喜回报。
但是在前几年里,因该县除太平坝、武平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种烟区域以山地为主,制约了机械化的发展,导致劳动力成本太大,烟农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烘烤和收购阶段,劳动力缺失往往导致采烤不及时,影响烟叶内在品质和外在质量,烟农收入并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该县建立了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烟草农业经营体系。“我们从计划安排、生产补贴、设施投入、物资供应、技术服务、专业服务、银行信贷、灾害救助、物质奖励、社会福利等方面,对烟农进行差异化扶持,切实提高烟农种植水平,促进烟农收入稳定增加。”秦中发说。
据了解,今年,丰都县共落实8个乡镇32个村109个种植单元699户烟农种烟,落实合同面积23025亩,占计划的100%,签订合同产量5.3万担。户均种烟30多亩,可实现纯收入6—10万元,烤烟已然成为烟农长期致富的支柱产业。
技术人员检查烟叶收购质量 通讯员 李达元 摄
野桃坝成为万担烟叶村
“我们村是全县最早种植烤烟的村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就开始种植,迄今已有40年了。期间,烤烟一直是村民增收支柱产业。”仙女湖镇野桃坝村党支部书记周淑伦说。
野桃坝村属于高海拔山村,地广人稀,村民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烤烟。虽然一直未成规模,但积累了足够的种植经验,这给以后大力发展烤烟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驻村工作队也因此下大力气抓烤烟生产,对贫困农户从资金、技术、劳力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并通过培育种植大户以点带面。
“近两三年来,我家种植烤烟最多时面积达到70亩,烟叶采收那段时间忙不过来,就按100元每天的工价雇请村里的剩余劳力帮忙。”烤烟种植大户唐传高说,即便是这样,扣除雇工等成本,纯收入也在20万元左右。
周淑伦介绍,烤烟生产鼎盛时期,村里种植烤烟的烟农有50多户,种植烤烟面积突破3000亩,可产优质烟叶9000多担,实现产值1300万余元。野桃坝也因此被称为“万担烤烟村”,是全县烤烟产业生产大村之一。烟农户均收入2.3万元。
笔者看到,眼下该村烟农正在采收烟叶,一片片烟叶肥厚宽大,突然一阵凉爽的风吹来,漫坡遍野犹如绿色的海洋碧波涌动,烟农却被淹没在烟叶中。
烤烟“种”出烟农幸福生活
“是因为种植烤烟,我家才过上了现在的幸福生活。”高家镇方斗山村十七组烟农陈天武说,近几年,别人外出打工挣钱,他在家种植烤烟挣钱,收入并不比别人打工少。
方斗山村海拔1200米左右,地广人稀,加上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陈天武就把他们撂下的土地流转过来种植烤烟。最多的一年,他家种植烤烟80亩,烟叶采收时节,每天雇请30多人为自己打短工,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部分贫困村民一起增收。
南天湖镇梨地坪村谭德文曾经是贫困户,以前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一家人挤在破旧的土墙房里。近几年坚持种植烤烟,每年收入在8—10万元左右。如今,他家在居民点购置了新房,房屋宽敞明亮,液晶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日子越过越红火。
近段时间,都督乡烤烟种植大户刘作勇的家中,堆满了已下炕的、分拣后打捆好的烟叶,排列得整整齐齐,在灯光照射下金光闪闪,简直像是满屋黄金。原来,他家由于烤烟种植面积较大,既要烘烤烟叶,又要抓紧天气采收坡上的烟叶,刚下炕的烟叶只好暂时堆放家中。
“前段时间雨水频繁,烟叶长势仍然很好,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采收、烘烤烟叶很辛苦,等忙完这阵子,卖了烟叶就好好犒劳犒劳自己和家人。”刘作勇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