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川:三步走织密农村路网 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16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胡润雪)在重庆南川区远远近近的乡镇村社,一条条平整的农村公路通达乡间,串起一个个村落,连起一个个院坝,村民因此开启新的生活。一路通而百业兴,交通自古以来就是民生要义、经济命脉,维系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承载着社会的发展重托。在一些偏远闭塞的农村地区,打通一条路,就为群众致富多开了一扇门。
近年来,南川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年,南川区正式印发《南川区交通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2018年~2020年投资18.1亿元,建设1400公里“四好农村路”。而在实施中,2018年,南川区下达“四好农村路”建设计划707公里,2019年,下达建设计划853公里,两年时间便超额完成了三年计划。
车辆行驶在石墙镇楼岭村的通村公路上。通讯员 甘昊旻 摄
干线升级 “路宽客源广”
大暑之后,炎热的天气将人们往山里赶,群山环绕的三泉镇莲花村迎来了一拨又一拨消夏的客人。农家乐业主蒲新平很高兴也有些急迫,“门口的路已经在铺沥青了,快点完工,快点完工!”
原来,去年8月,从莲花村三支路到花厅古寺庙的水泥路被纳入提档升级工程,按照6.5米宽标准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水稳层铺设阶段。
“以前的路坑洼不平,弯道又多,开车的说难开,坐车的说晕车,客人来了一次都不想来第二次。”蒲新平说,如今下了高速路后,6.5米宽的沥青路直达门口,客人自然愿意来,这生意就好做得多了。
同样,位于南城街道三汇村的良瑜·国际养生谷也因为门前的这条路带来了人气和财气。上个月,良瑜·国际养生谷一期开盘,开盘当日,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当天我们接待了上千人,便利的交通为我们的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提升了我们的旅游休闲品质。”良瑜·国际养生谷副总经理彭国庆介绍,去年8月,公司通过交通局补助和自筹的方式油化了这条4.7公里的支路,不仅促进了项目建设,也解决了沿线村民的出行问题。
据区交通局规建科科长郝勇介绍,2018年以来,南川区对县乡道公路、通村干线和高速公路、园区、景区等连接线路进行提档升级,从2018年以来,已经升级改造200余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通村通畅 “山旮旯成宝地”
南城街道石林社区7组的犹明选在当地出了名的好客,这几天一有客人来,他立马带着客人去参观他的鱼塘。两山之间长方形的鱼塘建在一条小河上,“我这个鱼塘水质好得很……”犹明选十分“显摆”,还在鱼塘边摆了三个石雕,“把鱼塘边的红苕收了后,我要在两边种绿化树,再在桥上建个亭子,以后客人来钓鱼、喝茶才安逸。”……
犹明选对未来的憧憬源自村里道路的改变。去年,石林社区郑家碥—卢井—崔家岩的通村公路修通,5公里的水泥路不仅便利了该村7组、8组、9组村民的出行,也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这里山好,水好,路没通的时候就是山旮旯,有很多人来考察过,都因为路不通打了退堂鼓。”犹明选说,现在路通了,山旮旯变成了风水宝地,不仅来“谈投资”的业主多了,村民自己想搞农家乐的也多了。
石林社区这条通村路只是南川区通村通畅工程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南川区下达通村通畅工程建设计划1300余公里,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面貌。
通社通达 “布鞋出门不湿脚”
8月1日,南城街道石林社区的犹元楷将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和邻居在院里拉起了家常。“娃儿喊我去城头,我才不去哟,现在的农村哪里不如城头嘛,交通恁个方便!”
犹元楷家住的这个院子叫巷子坝,10几户人家,家家都是两楼小洋房。院子干净整洁,离通村公路不足100米。出门不湿脚的新生活也是从去年底开始的,“去年4.5米的水泥路通到了村,随后3.5米的水泥路就通到了院坝。”犹明楷说,现在穿布鞋赶场都不湿脚了。
鸣玉镇文化社区的村民对入户路的建设有最直接的感受,该社区一直以发展蔬菜为主要产业,随时有收运蔬菜都得靠车,车辆入户却是个大问题。去年,该镇对文化社区部分院坝实施了“户户通”,修建3.5米宽的水泥路将院坝和通村公里连接起来。“道路户户通,三轮车随时可以进出,方便得多。”村民向小平说,有城里的亲戚来家里玩,小车也可以直接开到院坝中。而今年,该社区将有更多村民享受到户户通,“等包谷收了后,我们将全面铺开入户公路的建设。”文化社区党支部书记严群英说。
“距离通村公路200米范围内,受益群众6户以上,我们就会以3.5米宽的标准硬化到院坝。”规建科工作人员程仕云说,这一举措打通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后一百米,也真正让群众实现了出门不湿脚的愿望。
从6.5米的干线公路到4.5米的通村路再到3.5米的入户路,南川区不断健全、优化农村路网结构,全区184个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1226个村民小组实现100%通达,885个村民小组实现通畅,到2020年,将实现村民小组100%通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