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司法重整后,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方位深度改革显成效 重庆钢铁产销两旺
7月2日,重庆钢铁长材厂高线生产线上,精轧机正快速“吐”出一圈圈火红的建筑用钢线材。生产线末端,上千吨打捆好的盘螺钢和直条钢整齐堆放,准备运出销售。
“市场需求旺盛,我们厂产品供不应求。”看着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厂长王绍斌十分感慨——两年前,该厂还处于停产状态;而去年一开年,厂里就迅速进入满负荷生产的节奏,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现在。
不仅是长材厂,如今整个重庆钢铁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2018年重庆钢铁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71.03%;利润总额17.59亿元,同比增长449.93%。今年一季度,重庆钢铁利润总额实现1.52亿元,第二季度经营数据还未正式公布,但预计今年上半年产量将再创新高,整体业务表现将优于去年同期。
重庆钢铁扭亏为盈,浴火重生——这缘于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简称“混改”)后,在生产、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改革。
产供销联动
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
在司法重整前,重庆钢铁一度陷入连年亏损的困境。2017年,重庆钢铁被上海证券交易所处以“退市风险警示”。
重庆钢铁如何脱困?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全市国企改革攻坚战项目之一。当年7月,经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重庆钢铁进入司法重整。
随即,重庆钢铁开展一系列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司法重整工作。2017年11月20日,经市一中法院裁定批准,重庆钢铁正式对外公布重整计划,引入有宝武集团背景的四源合基金。2017年12月29日,重庆钢铁司法重整计划执行完毕。
在重庆钢铁CEO(首席执行官)李永祥看来,四源合基金成为新的控股方后,企业治理架构有了根本性变化:现在的董事会中,所有董事都是独立决策主体。同时,职业经理人管理和企业薪酬规则,也能够促进公司的发展决策、产品定位及时与市场紧密结合。
从围绕市场的原则出发,新的管理团队重新审视了过去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企业达不到满产,无法发挥产业规模优势,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由此,管理团队确立了满产满销、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方针——
在销售方面,以前重庆钢铁是“两头在外”:采购原材料从外部来,主打产品船板钢也是卖到华东等地区,导致整体成本高。而新管理团队决定立足重庆、深耕川渝、辐射西南,发挥多年积淀的中厚板技术优势,同时开发建筑结构用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了桥梁、建筑结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板等系列产品,以及高牌号抗震钢、高强度汽车钢带等产品。
事实证明,这样的策略十分明智。重庆钢铁副总经理吕峰介绍,2018年,重庆钢铁中厚板在整个重庆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80%;建筑结构用高附加值产品也供不应求,实现了满产满销。
在采购方面,司法重整前,企业面临大额亏损、现金流严重不足、账户被查封冻结、缺乏稳定直供大型矿石供应商等问题,新管理团队则积极对接宝矿、宝武等资源,协同支持重钢,全力增加直供矿石比例。
吕峰介绍,每个月财务部门都会把所有产品的市场盈利进行排序,然后优先安排盈利能力高的产品生产,柔性动态调整产线的配置。目前,重庆钢铁已建立起完善的产供销联动调整机制,保证了市场效益最大化。
管理变革
激发企业活力、员工动力
曾多年亏损的重钢,如今实现了满产满销,效率大幅提升,成本显著降低,这不仅来自于科学、有效的市场策略,也来自于企业在内部推动的管理变革。
“2015-2016年间,我的收入每月只有两三千元,现在可以拿到近万元,当然干劲足了。”在重庆钢铁长材厂任作业长的程超说,2018年以来,企业实施了薪酬改革和员工激励机制,现在工人们的收入普遍涨了一大截,工作积极性更高。
在司法重整前,重钢员工实施档案工资制,基本工资根据年限、管理幅度来增加,但总体而言增加幅度很小;奖金方面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分配体系,大家对劳动投入和收入增长间的关系没有明确预期。
而现在,无论是员工工资还是奖金,都有更完善的分配体系,公司、厂里、作业区各层级完成业绩、降本增效的情况,都有具体的指标评价。
吕峰介绍,重钢如今的工作岗位,完全按照岗位价值来设置,与之相配套的则是岗位职务序列体系和薪酬体系,真正实现了按劳、按效益分配。
为进一步激发员工活力,重钢还结合企业扁平化管理和生产组织优化,推行了被称为“赛马机制”的全员竞聘。每个参加岗位竞聘的人员都至少面对5个评委的考核,所有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2018年,重钢全年共发布竞聘岗位218个,参与竞聘399人。程超也在那时主动竞聘作业长岗位。同时,企业原74名厂部管理人员精简为60名,原419名科级管理人员精简为162名室主任。一年来,绝大多数获聘者都表现出与岗位相匹配的能力,也获得了相应的薪酬待遇。
此外,在企业年度利润目标实现之后,重钢还出台相应奖励机制,提取利润总额的一定比例,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和优秀员工/管理者现金激励的方式,让广大员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成果。
通过切实推进一系列管理变革措施,2018年,重钢在岗员工月均收入同比增长26%,基层员工增长30%。员工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企业焕发出蓬勃的内生动力。
智能化改造
未来将实现“一键炼钢”
如今,重庆钢铁无论产量规模还是利润水平,均创下搬迁建厂以来的新高。但李永祥认为,重庆钢铁要实现真正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近期的主要目标是打牢基础、完善体系、提升能力,追赶行业60分位水平。”
目前,重钢正按照轻重缓急,对一些事关质量、安全的工艺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大投入,加大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力度。
7月2日,重庆钢铁炼钢厂连铸一车间,一台工业机器人正不停地向结晶器内添加保护渣,整个过程中,机器人不断变化位置,确保保护渣能够均匀、准确地添加。
炼钢厂党委书记李顺成介绍,过去,添加保护渣主要由人工来完成,环境温度高,连续长时间作业,工人难免疲劳,且添加的分量和速度很难掌握均一,易对铸坯质量产生影响,还容易造成浪费。而采用机器人添加保护渣后,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成本,还提升了产品质量。
在炼钢厂转炉控制室,记者看到,无论是转炉、挡烟门等大型设备的控制,还是氧气流量控制、测温取样等环节,均由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室的鼠标、键盘或摇柄来完成。各项工艺参数和现场环境数据,全部实现智能监测。
“2018年以来,我们在炼钢的部分环节逐步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或形成了规划方案。”李顺成表示,该厂正在建立自动炼钢的数学模型,为接下来开展智能化改造做好准备。未来,该厂将实现“一键炼钢”。
重庆钢铁长材厂也正在实施智能化改造。厂长王绍斌举例,过去,产品标牌焊挂都由人工完成,接下来将实现机器人焊挂,扩建棒材生产线,其生产线操作室将从传统生产线的7个操作室变为1个操作室。
6月4日,重庆市政府与宝武钢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同支持重庆钢铁转型及长远健康发展,共同推进中国宝武在重庆设立西南地区总部。
在重庆市与宝武集团合作支撑下,重庆钢铁正积极进行智能化全线升级改造,建设自动化、数字化、模型化、可视化和集成化的智能制造体系,实现柔性生产组织、稳定产品质量、动态成本控制,打造西南区域智能示范工厂,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重塑现代钢厂新形象。
记者手记》》
多管齐下 才能实现“又混又改”
白麟
混改,是近年来很火的一个词。但仔细分析国内一些混改项目,会发现很多项目是“只混不改”,即只在资本层面做了混合,没有在治理结构、内部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
而重庆钢铁的混改,则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
具有宝武集团背景的四源合基金是重庆钢铁实际控制人。除了资本层面的运作,它还直接参与重庆钢铁重整方案的设计,完成了债务重组,平衡了各方利益。其次,新的管理团队结合行业整合的大背景,为企业设计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团队还对企业的经营机制、内部管理进行了成体系的管理变革。
在整个过程中,新管理团队一直牢牢把握“市场导向”这一原则。比如,根据市场情况,重庆钢铁将销售重心从外部转回西南,以盈利能力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通过倡导绩效机制激发员工活力……
这样看来,重庆钢铁混改背后,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混改不仅要靠金融手段,还要从产业和公司治理、管理等多角度提供解决方案。
唯有如此,一个混改项目才能达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