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巴南区龙洲湾隧道工程,工人在“蓝天白云”下的1号隧道右洞进行装饰作业。当日,重庆日报记者从中建五局重庆投资管理公司获悉,重庆市唯一一个财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龙洲湾隧道工程将于9月底全线通车,成为我市主城区第一个投入运营的桥隧PPP项目。(资料图片)
上汽红岩打造全新智能化工厂。6月3日,在位于两江新区的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焊接车间,机器人在组装焊接线上焊接驾驶室总成。记者 张锦辉 摄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庆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发挥“三个作用”。重庆应当如何努力发挥好“三个作用”?5月27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
发挥“三个作用”是重庆服务全局的重大责任
重庆日报:重庆如何准确领会把握发挥“三个作用”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米本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提出的“三个作用”,科学标注了重庆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三个作用”与“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相互贯通,站位很高,落点很实,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是总书记在新时代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交给重庆的战略任务。
发挥“三个作用”包含着全局与一域的辩证统一,包含着目标和路径的辩证统一,包含着客观形势和自身优势的辩证统一,包含着机遇和责任的辩证统一。重庆是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而言,重庆不论是承东启西还是向西向南对外开放,其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体制优势都很突出。因此,重庆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服务全局的重大责任。
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仍是重点
重庆日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并且要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市发展改革委从哪些方面推进工作?
米本家:从党中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中可看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对于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仍然十分重视,目前我们已在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意见。
一是研究制定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以及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办法,推动各区县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二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要用好用活产业优势,结合实际在固本开新求变上下功夫。我们将聚焦智能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强化研发创新、补链成群,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提速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
三是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成渝城市群属于重点开发区域,因此重庆要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必将更大力度推进川渝合作,促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前,重庆正在起草《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希望争取国家进一步支持,建立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协调机制,推动成渝城市群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撑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通道建设是关键。我们将全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前期工作,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为依托,建立“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滚动接续机制,强化省际间互联互通, 重点推动一批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水利、航空等基础设施项目。
五是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抓好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两个基本面,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乡规划融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接二连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体系。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加强对主城区都市圈、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规划统筹和分类指导,建立分片区指导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强化平台和通道作用
重庆日报:当前重庆正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在接下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市发展改革委如何推动我市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
米本家:一是推动自贸区建设。通过“先行先试”,开展制度创新,推动自贸区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工作,让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贸易往来越来越便利。
二是加快建设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推动落实西部八省区市签署共建“陆海新通道”合作协议,落实相关省区市签署的关检、铁路、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建设的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
三是大力建设重庆高新区。加强规划引领,完善空间布局,统筹整合好大学城、西永微电园等重要板块,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错位发展的发展格局。加大创新支持力度,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培育高端创新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高新区发展升级版,努力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驱动新引擎。
四是打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进口岸物流降本增效、行政事项精准放权、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方式来提高口岸服务效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档升级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功能,完善大数据分析、信用综合评价等个性化应用。
五是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目前,重庆开放平台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额八成,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超70%,集聚效应明显。要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等开放平台在全市开发开放的核心载体作用,推动完善开放平台体系,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持续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六是加强产业领域对接。重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涉及物流、进出口贸易等领域,还将拓展到“一对一”产业领域。比如,重庆与德国曼海姆市建立了“1+2”合作机制,就是依托一个论坛和两个产业合作平台开展深度合作。落户永川区的中德(重庆)智能产业园,就是双方合作产业平台之一。这个产业园区现已聚集高端数控机器人、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医疗器械和传感驱动与电子信息四大产业集群,成为重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效推动产业领域发展的范本。
走深走实“两化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
重庆日报:从“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又有哪些举措助推我市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米本家:重庆是长江上游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区,辖内长江流程约691公里,保护好流域生态环境是重庆的应有之义。
一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有序推进耕地河湖休养生息,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开展《重庆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和《重庆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推动实施退耕还林106万亩、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任务400平方公里、长江防护林建设任务11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41.6万亩。继续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二是加快实施一批生态工程。要加快实施绿化提升、生态特色风貌、三峡库区生态修复等重大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加大消落区治理力度。目前,广阳岛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首个国家支持开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的区域,将加快实施护山、营林、理水、疏田、清湖、丰草等工程,建成一批生态修复体验点。
三是强化绿色发展示范。走深走实“两化路”,壮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提升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的贡献度,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四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责任落实机制、区域合作机制,联动沿线地区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渝昆高铁年内开工建设
重庆加快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
本报讯 (记者 郭晓静)重庆日报记者5月31日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助力重庆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渝昆高铁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同时,重庆还正推进渝西、渝万沿江高铁等一批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
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市交通领域累计完成投资3500亿元,铁路、高速公路大规模快速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日渐成型,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日益增强,交通服务品质大幅提升,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铁路方面,渝万城际、渝黔新线、成渝高铁枢纽段、重庆西站一期和沙坪坝站建成投用,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371公里,交通瓶颈制约明显缓解。重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联系更加便捷。
据了解,下一阶段重庆除了加快推进渝昆、渝西、渝万沿江高铁等一批高速铁路前期工作,还将适时推进渝贵高铁、成渝中线、兰渝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渝柳(州)、安(康)张(家界)衡(阳)、恩(施)黔(江)遵(义)昭(通)等普速铁路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形成对外物流大通道。加快推进市郊铁路合(川)铜(梁)大(足)前期工作,增强渝西地区产业支撑能力。(记者 郭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