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水:陈华林老人50年的篾匠情结
华龙网  2019-04-15 12:44:28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5b0c4a0-382b-4017-9890-de3053ec20ee

陈华林正在编织筲箕。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9fcf9c58-4820-472a-a3cd-711346ada7ce

劈篾分丝。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f29d6ab1-874c-41c9-9094-a8527339cdbd

各式各样的篾器。特约通讯员 廖唯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5日10时40分讯(特约通讯员 廖 唯)篾器:用竹篾编织的器物。常见的有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筲箕、撮箕、背篓、竹席、竹晒席、笆篓、提篮、竹筛子、竹刷把……

  篾匠:用竹篾制造器物的小手工业者。一根竹子、一把篾刀、一双巧手,一件竹制品便在篾匠的手中诞生。

  在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农村有着很多篾匠,他们主要是在农闲时节编织篾器以补贴家用和生产所需,以编织竹篾器为业的不多。

  一根竹子

  连起生活与情结

  今年67岁的陈华林从17岁开始编织篾器,50年来坚守着这门手艺,用一根竹子撑起一个家,一头连着生活,一头连着情结。

  近日,笔者在彭水自治县郁山镇太平巷的一家门店前,见到陈华林正在专心地编织筲箕,门口案板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竹篾制品,筲箕、撮箕、背篓、提篮、竹筛子、竹刷把等,几位顾客正在挑选。“这个筲箕好多钱?”顾客见陈华林没有回应,又大声地问一遍,陈华林才反应过来。

  陈华林,原来家在联合乡龙池村,2005年修马岩洞电站,移民搬迁,被安置到郁山场镇,在郁山镇买了房子再安家。

  陈华林小时候就爱学东西,那时村里有人编织篾器时,他就喜欢在旁边学,爱琢磨、上手快,慢慢地就自己开始编织简单的篾器。得到了父母的表扬,陈华林的心里很高兴,编织篾器的劲更足了。17岁就已经完全可以完成大多数篾器的编织,编织技术在当地小有名气。

  那时,除了平时做农活外,陈华林一有空就编织背篓、筲箕这些当时生产生活中最常用的篾器,然后背到联合场镇去变卖,增加收入。“刚好一到场镇,大家就围了过来一抢而空。”陈华林回忆道,从前每家每户都离不开竹制器具,需求量很大,卖得也很好,所以篾匠师傅特别吃香,东家请完西家请,工期排不过来,甚至一年四季都在外边忙碌奔波。

  搬到郁山场镇后,陈华林完全以编织篾器为主,一来可以维持生计,二来自己喜欢的这门手艺也不得丢。

  一件篾器

  50载匠心所至

  “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种各样的篾。”陈华林介绍,剖出的篾片,粗细大小均匀,清白分明,编的篾器才美观结实。说起篾匠活儿,陈华林如数家珍。

  陈华林说,首先要把竹子劈开:一筒青竹,对剖再对剖,剖成竹片,再将竹皮竹心剖开,分成青竹片和黄竹片。然后再根据需要,竹皮部分,剖成青篾片或青篾丝。剖出来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再把它不同的部位做成各种不同的篾丝。

  总的来说篾匠的基本功包括: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竹的青篾丝柔韧且极富弹性,可以剖成比头发还细的青篾丝,青篾最适合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器,加工成各类极具美感的篾制工艺品。黄篾柔韧性差,难以剖成很细的篾丝,故多用来编制大型的竹篾制品。

  一根竹子,一把篾刀,看似简单的篾匠活儿,其实没那么简单。“编的筛子、筲箕,要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的凉席,要光滑细腻,凉爽舒坦。任何一样篾器都要达到‘四平四正’的效果才行。篾匠手艺是一门细致活,要经过多年磨练才能达到精熟的程度。”陈华林说。

  笔者在现场看到,陈华林手里编织的是一个筲箕,从劈篾开始到编织过程,一根根篾丝在他的手中不断地变化,时而拉、时而切、时而压、时而撬,不时还要端着打量,看看平不平,歪不歪。一个小时左右,一个筲箕便编织成功。

  笔者拿起筲箕观察,外表光滑整齐,美观大方,篾丝间十分紧凑结实,水平端着看四周高度一致、平整,记者用卷尺量一量筲箕的长和宽,没想到的是竟然都是36cm,“随便怎么量,都没有问题。”陈华林对自己的“作品”质量信心十足。

  其实不只是筲箕美观,陈华林做的每一件篾器都是“高颜值”。

  “这是怎么做到的?”记者好奇地问陈华林,他说,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方法,这得靠多年来自己不断地学习、琢磨,总结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同时要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和眼力,在编织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整。陈华林还自制了用来修整篾丝的匀刀。

  “这个背娃儿的背篓好多钱?”

  “140元一个。”

  “120元卖不卖?”

  “卖不了,最低130元,不能再少了。”

  顾客苏艳英抱着小孩在陈华林的摊位上选背篓,和陈华林砍价,结果苏艳英觉得有点贵,没买成。

  “我还是要买一个。”大约十分钟后,苏艳英又回来决定拿130元买下刚才看中的那个背篓。苏艳英说,一开始我就看上了这个背篓,编得很好,就是觉得价格有点高,但是看了其他的背篓后觉得还是选择来买他的背篓。

  在陈华林心里一直有一个不变的理念就是:用心做好每一件篾器,把每一件篾器做得精致。

  陈华林说,做篾器坚持质量第一,做得不好失去了信誉,也不会有回头客。虽然说价格稍微偏高,但是很多顾客都愿意买他的产品,因为质量有保证,用起也舒心。

  下午,赶集的人群散去,陈华林招呼完顾客后,接着又去忙活了。

  一年四季,一天到晚,在郁山场镇太平巷,都能看到陈华林在他门口编织篾器的身影。

编辑:欧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