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将建成30个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区县
重庆日报  2019-04-12 09:49:45

  原标题:到2022年建成30个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区县 我市将实施智慧农业气象保障行动、农村生态气象保障行动、农村气象科普行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提升行动、精准扶贫气象行动,构建起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气象如何为乡村振兴服务?4月11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按照日前印发的《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气象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重庆市将实施智慧农业气象保障行动、农村生态气象保障行动、农村气象科普行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提升行动、精准扶贫气象行动,构建起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将建80个以上农业气象精准服务示范基地和示范点

  按照《方案》,我市计划到2022年,基本建成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乡村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相适应的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气象为农服务首先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构建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网络,强化对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特色经济林等农业气象观测试验,提升农业气象服务基础支撑能力。推进柑橘(柠檬)、榨菜、茶叶、设施农业、青花椒5个特色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到2022年建成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区县30个,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覆盖8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据介绍,依托“互联网+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技术”,重庆将在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立80个以上农业气象精准服务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扩大现代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精准气象服务覆盖面。

  加强农产品气候品质品牌建设,重点对涪陵青菜头、奉节脐橙、忠县柑橘、万州古红橘、永川秀芽、巴南银针、江津青花椒、潼南柠檬、合川枇杷、南川方竹笋、綦江赶水萝卜、梁平柚、丰都红心柚、城口板栗、石柱黄连、巫山脆李等农特产品进行气候品质认证公示,增添“优质生态气候农产品”金字招牌,打造系列“气候优质品牌”。

  未来可一键获取乡村旅游气象服务

  如今,乡村旅游成为热门,气象服务也变得更为重要。

  按照《方案》,全市将开展气候资源普查,形成气候资源基础信息“一张图”,建立全市乡村旅游气象大数据,并打造美丽乡村游App。届时,只要打开App,就能一键获取美丽乡村旅游智能气象服务。

  我市还将制定气候宜居宜游乡村评估标准,围绕特色旅游乡村建设与生态景区景点依托型、高山避暑纳凉型、科普体验观光型等旅游产品,开展重庆市气候宜居宜游乡村分析评估,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按照“有特色、有内涵、有品位”的要求,推动江津农业气象科技博览园、璧山观象识天乐园、铜梁气象公园、武隆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巫山龙门气象公园等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创新巴渝传统的气象文化,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气象特色、巴渝特点的文化遗产,加大对二十四节气、本地气象谚语等农耕气象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多形式地增加气象科普在农村的有效供给。

  创建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

  “创建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是我们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在深度梳理长江流域和嘉陵江、乌江流域的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两个“本底”资源,挖掘天气气候景观资源、立体气候资源、气象历史文化资源、喀斯特地貌资源和气候养生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

  通过打造一批气象景观游、气候体验游、气象文化游、气象科普游以及气候养生游景区景点和产品,创建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品牌,展现重庆自然地理气候奇观之美、气象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之美。

  在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我市将实施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计划,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布局,包括新部署一部人工影响天气双偏振雷达和两部云雷达,建设市区(县)一体化的智慧型人影业务系统等,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覆盖面达90%。

  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将精准到乡村

  对于洪水、高温等气象灾害的预防,《方案》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精准到乡村,建立精细到乡村、重点林区、旅游区的无缝隙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

  预警信息发布传播网络向乡村延伸,建立市-区县-乡镇-村社一体化的智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推进预警工作站向村级延伸,完善预警短信、微信和预警App功能,因地制宜共建共享大喇叭、农村信息广播等传播设施,实现村村知天气、户户晓预警。

  同时,推进区县建立“市-区县-乡镇-村社-组-户”六级预警联动机制,每个村按3-5户组建一个气象防灾减灾细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预警信息员负责接收预警和组织互助,形成小网格化的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互助模式,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化水平。(记者 李珩 通讯员 任俊)

  

编辑:欧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