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这样努力
重庆日报  2019-03-12 09:24:54

  原标题:创造高品质生活,我们这样努力——重庆代表团代表、四位区委书记分享各自做法和体会

  去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重庆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两高”相互紧密联系,高品质生活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实现,高品质生活也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重庆如何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成为代表热议的话题。

【头条】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这样努力

周少政

  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增强高品质生活的切身感受

  “高品质生活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说。

  周少政表示,高品质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来源于高质量的发展,这是奠定高品质生活的物质基础。基于这样的认知,涪陵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做强工业,提质存量、做优增量,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5个智能工厂、30个数字化车间、300条数字化生产线。

  “我们要抓好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大基本面,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周少政表示,一方面要推动新城区加速崛起,老城区有机更新,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壮大龙头产业,重点培育榨菜、中药材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建立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富起来,使乡村让人们更向往。此外,涪陵还将奋力建设对外开放平台,高起点建设涪陵综保区,高标准创建国家高新区,高水平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优化城乡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绿色本底。”周少政表示,涪陵区正紧紧围绕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涪陵。

  为全力构筑绿色屏障,涪陵全面推行“河长制”“河库警长制”,运行“智慧河长”系统,对长江、乌江涪陵段实时在线监管,确保长江、乌江涪陵段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境内长江两岸第一道山脊线内应绿尽绿,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涪陵还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加快武陵山大裂谷创5A级景区和816地下核工程景区提质,充分发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优势,唱响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果、冬品菜的“四季歌”。

  加快建设绿色家园,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动乡村“绿化净化”,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覆盖。大力实施“增绿添园”“增花添彩”工程,加快城区闲置地绿化、城周山体公园化,实现开门见山、推窗见绿。

  “我们还要千方百计补足民生短板,增强高品质生活的切身感受。”周少政表示,高品质生活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因此要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注重扩大惠及面、增强实效性。

  周少政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产业扶贫,每个扶贫村有1-2个特色主导产业;强化金融扶贫,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覆盖面;把防止返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00人以上,全力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其次,要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坚持稳就业,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新分配800套公租房、廉租房,保障低收入群众“住有所居”;着力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全面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努力增加高质量民生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充实高品质生活的丰富内涵,更加注重从精神层面创造高品质生活。”周少政认为,高品质生活切不可忽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坚持以“德”立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增强广大群众爱国爱家爱涪陵的归属感、荣誉感,争做有梦想有追求的涪陵人,继续传承弘扬涪陵精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推发展的强大合力。

  另一方面是坚持以“文”化人,深度挖掘巴枳文化、易理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榨菜文化等地方传统文化,塑造文化符号,彰显文化底蕴,增进文化认同,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人文涪陵”“书香涪陵”。

  另外,持续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加强家风家教、企业精神、乡贤文化等建设,深化拓展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礼仪“六进”等活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

【头条】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这样努力

黄玉林

       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

  努力把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体现在群众高品质生活上

  “致力于创造高品质生活,既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点,是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说,渝中区正努力把高质量发展成果,体现在群众高品质生活上来。

  “比如在城市解困方面,我们兜底保障有温度,居民获得感更强。”黄玉林说,2018年,渝中区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帮扶政策更加精准,保障水平再上台阶。低保兜底应保尽保、特困人员应养尽养、临时救助应救尽救,各项救助标准持续提升。人生关怀工程投入1.8亿元,惠及53万人次。同时,强化分类施保、精准施策,不断加大对重病重残、老人、儿童等群体的救助力度。扶贫济困基金、政府性救助保险、民政惠民济困保等“补充性救助体系”作用发挥明显,困难群体得到更好保障,生活更有尊严。

  又比如在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上,渝中区一边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优质学校带一般学校(从中学到小学到幼儿园)的全覆盖;一边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严格按照“两为主”原则(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执行,全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占了全区学生的42%。与此同时,还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各种名优教师占全区教师总数达到21%。

  在就业方面,渝中区将其视为“优先战略”,将“稳就业”作为政府全年的工作重点,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着力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多渠道开展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服务;出台2个创业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泛海扬帆”创业行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就业作用,发放稳定企业岗位补贴0.98亿元,稳定就业35万人;打造“才聚渝中”引才品牌,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现代服务业”等系列活动57场次,提供就业岗位两万余个;组织职业技能培训266期共计7959人,积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等。2018年全年,渝中区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68%。

  在环境治理方面,渝中区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并长效巩固,区域环境安全连续多年保持“零事故”。2018年,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6天、同比增加35天,PM2.5年均浓度同比降低11.4%,重污染天数仅3天,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长江、嘉陵江渝中段地表水水质达到II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的10个整改问题、23项整改措施整改完成率100%。

  在社区服务方面,渝中区社区治理有深度,居民归属感更强。社区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基础更加夯实、抓手更加多元,社区硬件设施持续改造升级,“三社联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经验获市改革办充分肯定,居民自治、社区协商能力持续提升,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社区治理,专业社会工作直接服务人群1.6万人,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黄玉林表示,今年,渝中区将坚持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头条】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这样努力

郑向东 

       全国人大代表、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

  共建看得见的美丽城市 共享可感知的美好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的殷殷嘱托和对重庆人民的亲切关怀,包含民生和发展的辩证统一,既有战略性、前瞻性,也有现实性、针对性。

  “我们理解,高品质生活既体现为看得见的美丽城市,更体现为可感知的美好生活;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群众发挥主体作用。”郑向东说,在实践中,南岸区把建设“生产、生活、生态”最优空间、“宜居、宜业、宜游”品质城市作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具体抓手,突出“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理念,着力构建“三生”空间相宜、“三宜”环境相适、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联、人城境业相融的高品质生活复合系统。

  为此,南岸区致力让公共服务更均衡。努力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建设成果初显,西部产教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充分就业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南家园、江南水岸等公租房小区建成投用,入住人口超过10万;城乡医疗和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低保标准差距缩小到1:0.8。

  致力让生态环境更优美。按照“望山、理水、留空、融合、宜人”理念,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充分展现依山傍水、城林交融的城市个性,全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占比为25.9:25.7:48.4。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四治行动”“五长制”“六化工程”,开展以“五沿”区域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靓乡美格局加快成型。广阳岛长江生态文明创新实验区破茧而生,南滨路25公里滨江亲水带成为城市最靓风景线,“看见重庆、自在南山”城市山地公园蓄势待发。

  致力让城市生活更便捷。获批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以17个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产业融合智能化发展,促进民生服务智能化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高铁重庆东站和轨道10号线二期开工建设,轨道环线东北环通车,规划建设轨道交通新增91.5公里、密度位居主城第二。启动建设“四好农村路”82公里,村民小组通达率98%、通畅率96%。

  致力让商旅文体更繁荣。深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南滨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长嘉汇、东原1891、金辉铜元道“三点一线”商业全面运营,弹子石、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建成投用,“互联网+图书馆”覆盖150个社区和10家社会图书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全市第一,重庆国际马拉松成为金牌赛事,成功举办首届重庆全球旅行商大会,全区旅游收入增长38.2%。

  致力让社会治理更和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作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通过民政部验收,“四公”治理模式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三事分流”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致力让城市精神更温暖。在分享看得见的美丽同时,更注重培育群众心中的美好。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率先在全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181个站所,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发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做到家、做到人,使每一个家庭成为城市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让个人修养、家庭文化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南岸文明的源源江流。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规律、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让风景成为生活,让生活成为风景,让南岸成为美丽之地、生活之城。”郑向东说。

【头条】创造高品质生活 我们这样努力

曹清尧

       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

  曹清尧表示,工业是一个地方实力的象征,也是稳定就业的基础。荣昌正以国家高新区为引领,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荣昌高新区去年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不仅加快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对就业的保障能力。

  曹清尧透露,去年引进的尚上服饰,今年春节后到现在就招了2000人。荣昌职业教育中心2017年增办陶瓷制造专业,50名学生还没毕业就被新引进的“马可波罗”“惠达”等陶瓷企业“订购”一空,待遇比大学本科毕业生还高。

  2018年,荣昌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715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1%,城镇登记失业率2.7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同时,荣昌积极鼓励创业,培育新动能,壮大就业“生力军”。通过释放更多的财政金融政策,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去年荣昌建立1000万元创业担保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新增市场主体13157家,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12801家,带动就业2万余人。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必须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曹清尧表示,要建立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空间规划管控体系。

  曹清尧介绍,荣昌严格执行“河长制”,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濑溪河、大清流河水质已稳定保持Ⅲ类标准,荣峰河获得全市“最美河流”第一名。另外,全区完成营造林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以上,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曹清尧说,荣昌建设“四河八岸”棠城慢行系统,植入生态和人文景观,打造安全、便捷、舒适、循环的城市绿道,培植城市绿肺。实施海棠种植“511”工程,黄金坡城市休闲公园、玉带河生态文化公园、濑溪河体育文化公园、何家坡海棠园、百竹园、八景园相继建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

  同时,改造升级城区老旧菜市场8个,整治违法建筑3万平方米,2.4万平方米城区“菜地”变“绿地”。整治“三无”老旧小区197个,改造棚户区16.7万平方米,百姓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创造高品质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一体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让农村生活更美好。”曹清尧说,2018年荣昌建成农村人行便道1215公里、“四好农村路”422.4公里,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工程。目前,全区农村已形成以生猪为主导,竹、麻、茶为优势,生姜、晚熟柑橘、蔬菜、花椒等为重点的“1+3+N”产业体系,新发展“猪—沼—竹”生态循环示范基地2000亩,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60个,“香海棠”公共品牌享誉全国。

  此外,荣昌还出台“乡村人才振兴十四条”,回引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6825人,开展技能培训2200余人。

  曹清尧说,荣昌在实施乡村文明工程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做了不少探索,例如清江镇河中村探索嘉许奖励机制。村民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等10方面内容挣取相应积分,然后以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大大调动了农民参与建设文明乡风的积极性。

  目前,荣昌区创建市级美丽宜居村庄5个、市级绿色村庄13个,5个村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集中供水率达80%,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区6423户脱贫户、20198人脱贫人口无一返贫,贫困户、脱贫户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精神面貌明显提升。(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陈钧 记者 陈波 本版图片由记者熊明、巨建兵摄

编辑:欧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