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江北今年前三季度签约322个项目
重庆日报  2018-12-13 14:19:12

  原标题:今年前三季度签约322个项目,总投资2544亿元 江北靠什么吸引投资者纷至沓来

  几天前,重庆市政府与伟仕佳杰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重庆引进全球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资源,助推重庆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这家位于江北区江北嘴CBD的香港企业,去年在重庆实现163亿元营业额,目前又拟增资6000万美元扩大在渝项目规模。

  据市政府相关部门通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江北区招商引资正式合同金额排名主城第一。江北区究竟如何吸引了一批批纷至沓来的投资者,又是如何助推一个个高新项目的落地生根?

  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深入该区相关部门和企业采访调查时发现,答案就是:拼干劲、拼环境、拼服务。

  招商

  “闻风而动”主动出击

  今年9月,江北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富邦华一银行有限公司筹建重庆分行的申请获得批准。

  富邦华一银行是大陆第一家全牌照运营的台资银行,旨在服务台商、服务大陆实体经济,为台资企业提供帮助与支持。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经济工作的生命工程和‘牛鼻子’,更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助推器’。”江北区商务局负责人说,“一个项目落地,可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而一个产业的崛起,则是产业链招商的必然。”

  说起多年来的招商引资之道,江北区商务局负责人表明了一个观点:要成功破解当前经济下行带来的阻力,招商引资唯有深化改革、思维转型、方法对路,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才能提高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种招商引资理念,在江北已经形成共识。”江北区商务局招商科负责人蒋文静介绍,在传统的发展路径遭遇瓶颈之时,招商策略和工作方法才是决定招商引资成败的关键。

  为此,江北区成立了招商办、营商办,并定下了招商引资“铁律”:必须营造全区上下、全面发动、全员招商的氛围,要求经信委、金融办、科委等产业部门“闻风而动,拎包就走”,及时跟踪对接所属招商领域相关信息。

  其中,对于“全员招商”,该区出台了激励和考核机制。“我们将产业部门、街镇、平台、服务部门分为4个序列,其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年终考核。”江北区商务局负责人介绍,江北区每年将奖励10个招商引资先进集体、30个招商引资先进个人,其中,80%的个人来自于一线普通的招商引资工作人员。

  同时,为在招商引资上精准发力,该区还确定了两大招商对象:一方面,要求着眼全局,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优势,积极融入两江新区发展,围绕长江岸线进行大招商;另一方面,要求两眼向外,以中新示范项目和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区域合作招商,推进建设内陆开放门户区。

  截至目前,今年江北区已成功签约项目322个,总投资2544亿元。

  安商

  “马上就办”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10月22日下午,站在江北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登记窗口,重庆讯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法人金江华焦急不已:公司将于10月26日前往外地参加一个招投标,在24日前必须完成营业执照的变更手续,可由于提交的资料准备不充分,不能如期办理完毕。

  “拿不到新的营业执照,我们将无法参加竞标,这可怎么办?”金江华请求窗口人员酌情先期办理手续,承诺改日一定把相关资料补交过来。窗口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向上请示执行“容缺受理”机制,将该公司的部分资料收集起来,按程序办理了网上变更登记。

  10月24日,金江华顺利拿到了新的营业执照,启程前往外地参加招投标。28日,凯旋而归的金江华再次来到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不仅补交了相关证件资料,还带来了一封满怀诚意的感谢信。

  “这样的‘容缺受理’等机制,也让我们的接件效率翻倍。现在,我们每个窗口日均接件量由20余件提高到40余件,日均办件数量也增加20%以上。”江北区工商分局局长熊方圆说,近两年,该区以改革创新作为安商引擎的“点火器”,实施“三证合一”“容缺受理”“审核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开放、凝聚了活力。

  在江北,为了疏通企业投资者顾虑的“疑点”“堵点”“难点”,营造“想投资”“敢投资”“好投资”的良好环境,各级部门使出了浑身解数。

  譬如,江北区政府大力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深入开展区级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行动;税务部门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让纳税人最多跑一次,制定《江北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全面推进减税降费;区金融办为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搭建了政企银对接平台,鼓励民营企业在新三板、OTC挂牌融资,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

  “下班后可来江北打印领取发票,这个贴心服务好方便!”在江北区第一税务所的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大厅,960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洪杰如此感慨道。

  自今年8月设立这个24小时自助办税厅以来,江北区第一税务所的窗口压力大幅降低,纳税人排队办理的时间也大幅减少。仅10月,这里就办理了1600余户、3400余份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领用了发票5400余户、12.9万份,打印了6600余份代开发票。

  “诸多‘马上就办’服务,让改革的红利持续释放。”熊方圆介绍,截至9月底,江北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6593户,其中内资企业40223户,个体工商户4552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7户,外资企业804户。

  落地

  “扶上一程”激发企业发展动力

  恒大集团首个100亿级科技公司落地了、投资额达300亿的万科西部物流中心项目来了、重庆首家台资银行富邦华一入驻了……今年来,江北区招商引资频频传出战果,一个个规模大、进度快的大项目纷纷落子江北,区域发展迎来了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

  这些大项目为何接踵而至?几家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就是看中了江北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扶上一程”的高效服务。

  去年5月,由长安集团全资成立的共享汽车平台——长安出行,正式入驻保利中心大数据产业基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该平台已在重庆、合肥、南京设立1000个租赁网点,投放了8000余台新能源汽车。

  “我们能够如此快速地占据市场,离不开江北区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说起政府服务,该平台市场部经理余可欣如数家珍,“江北区经信委为我们减免了办公场地租金,江北区车管所为我们提供了1000台车辆的上牌服务,江北区城市管理局还为我们多方协调数百台车辆的停放场地。”

  感受到江北高效服务的,不只是长安出行这样新来的企业。

  来自香港的伟仕佳杰控股有限公司,2012年在江北区设立的2家公司——重庆佳杰创越营销结算有限公司和重庆伟仕宏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在全国开展科技产品分销业务和科技产品进口贸易。

  2016年,两家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纳税9169万元;2017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162.4亿元和1.1亿元,增长势头明显。

  “在这里投资6年,我们签下的所有协议都落实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非常高,又有商务局专业人员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看到了在这里投资兴业的大好前景。”该公司集团副总裁、驻重庆首席代表喻晓东先生说,在江北落户6年之后,公司决定,又追加6000万美元投资新领域,不仅将中国区总部设立在江北嘴,还将参与成立重庆市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等。

  “我们的招商大格局已经形成,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前景看好。”江北区商务局负责人说。

  在已签约项目中,海尔多媒体项目预计可实现出口收入3.2亿元、国内年收入100亿元,中再保项目预计每年可产生近2亿元的税收贡献……

  今年1-9月,除了招商引资正式合同金额排名主城第一外,江北区经济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税收总量、存贷款余额总额,均列主城第一。(记者 汤艳娟)

编辑:欧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