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挂图作战 南川乡村振兴开局良好
重庆日报  2018-10-25 09:22:03

  深秋,南川区石墙镇楼岭村,连绵成片的刺黑竹像一块绿色的绸缎,成群的土鸡在林下奔走觅食,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

  楼岭村地势陡峭崎岖,依山而居的村民常年以传统农耕谋生,村里没有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该村因地制宜种上了根系发达的笋竹,与松树林形成混交林,走上生态发展的路子。不少村民摇身变成了“股东”,村集体经济也改变了多年“零收入”的窘境。

  怎样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走出自己的特色?南川通过细致调研后,确定“十个一”重点任务并付诸实施,实现了人才全覆盖、产业新升级、环境有改善,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乡村振兴战略取得良好开局。

  一幅任务分解作战图

  “乡村振兴是乡村全面的振兴,其涉及广泛,内涵丰富,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研究将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南川区委书记丁中平说。

  南川集大农村、大山区、小城市于一体,城乡之间、南北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三农”工作任务艰巨繁重。经过仔细调研后,该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优势,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了一幅乡村振兴战略的作战图。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这幅作战图包括“1+1+3+5+X”的战略布局,“1+1+3+X”的作战规划以及“十个一”的重点战役。

  其中,“十个一”是该区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点内容,包括强健一支队伍、培养一项技能、盘活一分土地、培植一份产业、夯实一个基础、吸附一股力量、整治一片环境、涵养一地新风、运行一套机制、内化一个信念等。

  “强健一支队伍”主要着眼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培养一项技能”主要着眼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瓶颈制约。

  而“盘活一分土地”则着眼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通过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有了这幅作战图,南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便可有条不紊,稳扎稳打。”丁中平说。

  一揽子工作计划

  制定好作战图,重点也圈定下来了,如何实施便成了关键。

  南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考虑,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成效。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该区就率先在人才问题上进行突破。比如,在“强健一支队伍”上,打破行政壁垒,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退休干部、农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优秀返乡农民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选派乡村振兴示范村“第一书记”,目前已选派37名示范村“第一书记”。

  与此同时,实施带头人队伍整体提升、本土人才回引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领头雁”、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留住乡愁·雁归南川”等计划,确保全区本土人才数量动态保持185名以上,每村有1-2名后备干部、至少1名本土人才。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该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精心编制方竹笋、古树茶、中药材和南川米的“3+1”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抓好乡村旅游和农旅融合。今年来,该区新种植中药材4.8万亩,计划新发展茶叶基地1万亩。

  种种措施落实到位,推动南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该区农业产业链条全方位升级,农产品附加值有效提升,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一群受益者

  受益的当然是农村和农户。

  前文所述的楼岭村笋竹产业,就是在能人带领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典型。此前,南川区林业局笋竹办干部吴茂被派往楼岭村任“第一书记”,他发现楼岭村土质疏松、容易滑坡,如果种上根系发达的笋竹,与松树林形成混交林,不仅有利于防火和水土保持,还具有观赏价值,并带来经济效益。

  说干就干。在吴茂的牵线搭桥下,楼岭村引进林业专业合作社,流转50亩土地试种刺黑竹,并在林下养殖土鸡。村里采取“合作社+村集体组织+基地+农户+电商”的发展模式,将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把农村闲置土地集中起来统一流转,农民以土地或者扶贫资金入股,实行保底分红,流转土地所涉及的农户优先务工,最大限度保护农民利益,让农民离地不减收。

  72岁的村民刘能友曾是一名贫困户,但自从通过土地流转,他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务工收入、退耕还林补贴和土地流转费等四份收入,摆脱了过去单纯依靠种地吃饭的困境。

  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受了益。在木凉镇汉场坝村香炉园茶叶专业合作社,村民夏朝军背靠“茶山”唱“茶歌”,每天到茶园做工便有80元工钱;在大观镇金龙村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70多个大棚的蔬菜基地瓜果飘香,带动周边85名农户种植大棚精品果蔬200余亩,使其户均年纯收入增加1.5万元;在南平镇红山村,红白理事会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李银芬不再为“吃席”而犯愁。

  “迎来了开门红,后续也不能放松。”该区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南川将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颜安 陈薪颖)

编辑:欧平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