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坚守基层医疗岗位20余年,她把病人当亲人
“李院长,谢谢您!我这次出门旅游前,请再给我开点哮喘的药!”9月2日上午,跳磴镇蓝沁苑社区,居民王真伦坐在摩托车上,笑着对一名医生说。
他说的“李院长”,名叫李冬玲,是大渡口区跳磴镇卫生院副院长,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内科(全科)专业二十多年,是茄子溪、建胜镇、跳磴镇片区家喻户晓的好医生,刚刚获得重庆市“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
△李冬玲和医护人员为老人上门诊疗。
上门是常态 关怀像暖流
9月3日上午10时许,李冬玲和两名医护人员像往常一样,带上医护包,开始“走街串巷”,为蓝沁苑社区行动不便并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李冬玲说,这样的上门诊疗服务,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年初对居民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以来,我们共对近300户家庭进行了签约。”
“李医生,你们又来为我们看病哇!”今年67岁的徐平老人,去年因为突发肠梗阻,险些失去生命,当时李冬玲刚好调到卫生院,在危急之中,李冬玲和大家一起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李冬玲回忆,当时情况很紧急,多数人主张转院,“我了解后,觉得处理得下来,就把病人留了下来!”事实证明,李冬玲的判断是正确的。
今年,徐平主动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而像他这样的慢性病患者,就成为上门服务的重点对象。
量血压、测血糖……在徐平老人家中,李冬玲和他的团队,认真地为老人进行了检查,“盐要少吃,肉也要控制……”“要得,要得!”临走时,李冬玲叮嘱道。
及时发现病情 对待病人像亲人
社区签约居民刘纯全,73岁,身患高血压多年。4月份,李冬玲带领成员走访的时候,发现老人血压很高,已达到3级,且老人说最近感觉头昏、头痛……
了解了情况后,李冬玲及时联系院内急救车,将老人送至医院办理住院。
入院后,李冬玲对老人做了详细检查,并嘱咐护士要多关注,每天还亲自询问老人有没有什么需求,以便及时为其服务。
入院治疗后,老人血压得到了控制。出院前,李冬玲再三地叮嘱老人,“我们是你的家庭医生,时刻为你提供健康服务。”
听着李医生的话,老人很感激,“要不是她们定期地入户为自己检查身体,不然晕倒在家中,都没有人知道。”说这句话时,刘纯全满眼的感激。
而在老年人出院后的3天,李冬玲又再次来到老人家中,询问最近身体情况。
李冬玲耐心地为老年人说着,就像家人般的聊天一样,没有让老人觉得自己是患者,只感觉到她们如亲人一般的关心自己。
现在,只要是是病人救治需要,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总能看到李冬玲的身影。刘纯全说,看到李医生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心里踏实。
全天候的待命 增强了病人信心
李冬玲总是保持与病人24小时联系的畅通,有时,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一个电话,她都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
一天晚上,一位住院患者突然发生心室颤动,非要当班医生叫李冬玲到医院,李冬玲知道后,立即赶到医院,安抚病人情绪,分析病情,让患者放心。
此后,她给科室医生定了一条规定:“凡是危重病人,无论什么时间要见我,一定要尽量给予满足,要让她们时刻感到安心,减轻恐惧感。”她说,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病人才会有信心。
“有些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不强,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在李冬玲看来,这些对自己而言,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而已,而对病人而言,换回的可能就是健康乃至生命。
自从李冬玲来到卫生院以来,病人的转院率开始下降,大家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了。
李冬玲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基层医生,对病人服务热情,对同事平易近人,用朴实的行动实现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誓言。
通讯员 陈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