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德通讯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通讯员 李云喜 摄
前不久,轩鑫菲手机产业园正式签约落户潼南,让潼南手机产业版图再次扩大。截至目前,潼南共引入手机企业79家,其中不乏YOTA手机、与德通讯、迪信通等产业链条上的“大腕”,智能手机产业也已成为该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龙头。
曾经工业名不见经传的潼南,是如何让一个“小弱缺”的手机产业,变身为高中低端产品合理局部、产业链完善、年产值已近两百亿的全市第二大手机生产基地的呢?
不拘一格,借才借力齐招商
潼南的手机产业真的非常年轻。2013年,借助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东风,潼南将发展的目光聚焦到了手机产业上,并陆续引入了一些配套企业和小的整机企业,使手机产业有了一定基础。但产业规模小、发展能力弱、产业链缺失的状况,成为该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绊脚石”。
“这时候我们认为,在招商上要改变方式了。”潼南招商办副主任贺承浩说,手机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招商竞争激烈,只靠政府招商,很难抓住一些关键信息和线索,即便与大企业接触上了,也很难短时间让企业深刻了解和选择潼南。这就需要一些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招商中,既能提供相关的招商信息和线索,也能充当政府和企业间的“润滑剂”。
但这样的人并不好找,直到2016年,王峰这个对潼南手机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人物的出现,才解了潼南的燃眉之急。
王峰是谁?他是一名80后,虽然年轻,但在手机行业闯荡多年,在沿海拥有一家代工厂,与手机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有深厚的交情,能够提供很多具有价值的信息和线索,并且在自身寻求发展的过程中,看中了潼南的发展潜力,希望落户潼南发展。
据此,双方一拍即合——2017年,在王峰的牵线搭桥下,潼南区与国际品牌YOTA手机进行了接触,有了王峰的多方奔走,双方很快建立互信,并达成了合作共识。仅仅一个多月后,YOTA手机就正式签约落户潼南,包括公司总部、品牌基地、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生产制造基地及售后服务中心等产业链矩阵,潼南由此开启了手机产业快速提档升级的步伐。
“不光是王峰,基于潼南的六大产业,我们已对接了5名关键性的‘编外招商人员’,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潼南掌握了更多招商引资信息和线索,为各大产业招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贺承浩说道。
聚焦产业链,瞄准龙头以商招商
有了YOTA这个龙头,是否意味着潼南手机产业就此高枕无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产业分工愈加细化的当下,产业链的完善是带动一个地方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对潼南手机产业来说,原有的配套企业无法完全匹配YOTA手机这一龙头。因此,潼南在后续的招商引资中,将目光放在了大型手机配套企业上。
“开始我们认为,有了YOTA这个龙头企业,一些大的配套企业会很容易引进,但现实却不是如此。”贺承浩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他们与不少国内的大型配套企业接触过,但效果都不理想,一些企业已完成全国布局、一些则志不在此。最后,潼南打出了“以商招商”这手牌。
作为国内手机产业代工企业第四名的与德通讯,一直与YOTA手机有着业务往来,YOTA手机代工的订单,很多都由与德完成。YOTA落户潼南后,一直想聚集一批配套企业共同发展,恰好这时,与德通讯内部做出了布局西南,开拓西部、东南亚、南亚市场的战略决策。
潼南区在与YOTA手机的多次接触沟通后,获知了这一关键信息,该区专业招商小组立即跟进,和与德通讯进行了商谈,虽然谈判过程十分艰辛,但结果却十分喜人:2017年底,代加工龙头企业与德通讯正式签约落户潼南。之后,潼南区如法炮制,以商招商,使国内手机销售线下渠道龙头企业迪信通也顺利落户潼南。
龙头对龙头,至此,涵盖中高端品牌、规模生产、全渠道销售的潼南中高端手机产业链初步成型,为潼南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好“店小二”,做好“跑腿功”
招商引资,招了商更重要的是要引得来资。如果项目仅仅是签约,没有落地,那么,也只是一个空中楼阁。潼南深谙此理,为此,潼南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做好“跑腿功”,赢得了落户企业的良好口碑。
重庆日报记者在潼南高新区与德通讯的生产车间看到,整齐排列的崭新智能化生产线正紧张忙碌地作业,一个个手机零部件,通过智能化检测后,被送入到下一个环节。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手机单板和整机自动测试线。”车间一负责人介绍,虽然这条智能化生产线效率很高,但安装调试等也很耗时,起码要1至2个月,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从落户潼南到生产产品,仅用了半年时间。
这正是潼南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从企业的落户、建设、投产等环节入手,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项服务的全力付出。
在事前,潼南为每个落户企业都安排了专人进行“跑腿”代办,利用行政服务大厅开办的一站式窗口;在事中,为了让企业尽快投入生产,潼南区对原有的一栋旧厂房进行了全面改造,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数万平方米厂房的改造和装修。“有时他们深夜都在向我核实生产线的一些尺寸等问题,这样的敬业精神真的让人佩服。”与德通讯车间负责人说道。
如今,企业已经开始正常生产了,但潼南仍旧负责到底,只要企业有问题,就会有专人来解决。与德通讯车间负责人回忆,企业投产之初,急需招聘一批高素质的智能化设备操作工人,那时,园区和相关部门的人还专门开了个专题会研究解决,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招齐了数十名工人,这样的办事态度和效率,让企业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
正是在这样优越的营商环境里,近两年潼南引入的手机产业企业中,几乎没有一家“爽约”,使得手机产业越做越实、越做越大,成为了全市第二大手机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