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乡村旅游: 让更多贫困户吃上“生态饭”
重庆日报  2018-07-30 13:09:06

  原标题:重庆乡村旅游:股权化改革让更多贫困户吃上“生态饭”

  重庆日报讯 (记者 颜安)广阔的乡村旅游市场,如何让更多农户分享更多红利?日前,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重庆市通过财政投入股权化改革这根“针”,串起市场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的联结“线”,织成资产收益扶贫的“网”,从而有效破解“扶强难扶弱”怪圈,让更多贫困户吃上“生态饭”。

  资料显示,重庆市有超过50%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分布在秦巴山、武陵山区,海拔在800米以上的贫困村有649个。这些地区虽然山高坡陡,但是气候凉爽、景色宜人,重庆市因势利导,将231个高山贫困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乡村旅游接待户1.5万余户。

  在重庆市乡村旅游曲折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了基础设施薄弱、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其中“扶强难扶弱”也曾是困扰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一个痛点。

  例如,石柱县冷水镇八龙村毗邻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交通方便,距离最近的高速公路出口只有2公里,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对于贫困户或普通农户而言,搞乡村旅游却曾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这是因为:建乡村旅游接待房,政府至多能补贴两三万元,但接待住宿能力提升、室内装修、周边环境打造、院坝硬化等,至少需要农户自筹10多万元。因此,真正能吃上“旅游饭”的,还是家底厚实的农户。

  重庆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弱、缺资金,搞乡村旅游“有心无力”;另一方面,财政资金补助景区或龙头企业难免“大水漫灌”;同时,个别基层干部也存在着“撒胡椒面”不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心态——种种因素叠加,使得财政扶贫资金向企业、大户靠拢,贫困户或普通农户与乡村旅游不容易“粘上边”。

 “扶贫开发成功在于精准扶贫。”该负责人说,为此重庆市积极创新,用财政投入股权化改革,破解“扶强难扶弱”怪圈。

  一是明确规定了财政投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村集体经济之间的持股比例及利益联结方式,确保贫困户“享受得起”扶贫政策,帮助缺资金的贫困户干得起农家乐。比如,石柱县石家乡石龙山庄通过财政资金入股、农产品订购、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36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314元。贫困户曾应堂,去年通过出售农副产品及务工收入5000余元,在培训学习开办农家乐后,今年上半年办起了农家乐。

  二是政府支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除按市场化运作之外,还担负着参与财政投入股权化改革和资产收益扶贫任务,也就是通过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粘合”作用,帮助贫困户“搭车”参与乡村旅游。比如,开州区满月乡把扶贫资金注入马营村与双坪村,合作成立了马扎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里,村集体经济组织持有扶贫资金产权的51%,其中41%的股权量化给贫困户获取收益。去年夏天,旅游旺季还没到,合作社就提前给贫困户一部分分红,用以支持他们发展生产。

  这些措施让不少贫困户吃上了“生态饭”——全市1.5万余户乡村旅游接待户中,贫困户直接经营农家乐1024家、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就近到农家乐务工的贫困户近万人,人均务工年收入1万元以上。

  2018年,随着高温持续,避暑游火爆,乡村旅游市场蛋糕有望进一步做大,预计全市贫困片区将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将达70亿元。

编辑: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