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唱响三峡之巅:重庆奉节的“全域游”转变之路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07-17 15:46:21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宋剑):7月15日,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大型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来到重庆奉节县,游览了这座李白、杜甫等诗人笔下的诗歌之城。

  “近处是山,远处是山,极目天边山连山,略无阙处水映山。”在媒体座谈会上,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用诗歌引出奉节旅游发展的两大优势,一个是生态,一个是人文。

【CRI专稿 图文】重庆奉节县奏响“全域游”新篇章【内容页标题】唱响三峡之巅:重庆奉节的“全域游”转变之路

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发表讲话 供图 奉节县旅游局

 从“告别”到“归来” 奉节推动旅游“五个转变”

  据介绍,从唐代诗人陈子昂来到奉节后,一些著名的诗人络绎不绝而来,诗仙李白曾三次经过奉节,特别是当他被流放夜郎,在奉节得到特赦的消息后,狂喜中挥笔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的千古绝唱。但在1997年,随着奉节旅游业达到高峰,“告别三峡游”“绝版三峡游”让旅游透支跌入低谷,这一告别就是20来年。

  近两年来奉节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从战略定位、资源整合、文化梳理、体制改革、品牌营销等入手,全力打造全域旅游,2016年11月奉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随着“三峡之巅”重磅推出,《中国诗词大会》全国热播,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30%以上,开启了“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大转变,如今,归来看三峡,三峡已归来。

  今日的奉节,正在推动从单一景点景区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最终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统领性产业。

  擦亮“六张名片” 让奉节旅游升级版走向前台

  “山水是奉节的特色,人文是奉节的底色。”杨树海表示,作为一个以山水、人文为旅游发展载体的三峡旅游城市,奉节县将围绕打造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擦亮自驾行摄、生态康养、诗歌朝圣、民俗美食、科考研学、极限体育目的地游“六张名片”,开启“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让奉节旅游升级版走到”前台“。

【CRI专稿 图文】重庆奉节县奏响“全域游”新篇章【内容页标题】唱响三峡之巅:重庆奉节的“全域游”转变之路

采访团来到“三峡之巅”俯瞰壮美三峡 宋剑 摄

  据了解,下一步,奉节将打造自驾行摄旅游目的地、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诗歌朝圣旅游目的地、民俗美食旅游目的地、科考研学旅游目的地、极限体育旅游目的地“六大名片”。  

  具体而言,是要依托境内大山大川、大江大河、大绿大美的独特自然风光,创立山地风光摄影门类,打造山地摄影一流品牌;把北纬30度、海拔1300米的九天龙凤景区,打造为“清闲、清养、清修”的康养旅游品牌;利用外界对奉节最初认识来自诗歌的特点,让更多人寻着诗歌来旅行,建设白帝城、草堂湖、竹枝词三大诗歌主题公园,建设红叶画廊、最美步道,复原夔州古城,将旅游者带进历史文化的长河,深层次体验诗歌文化;保护性开发传统村落村寨,建设夔州古木艺术“非遗村”,传唱川江号子、竹枝歌舞,举办踏碛节、龙船会、彩龙船,并推出“三峡第一桌”美食品牌;发掘龙桥河、天井峡地缝、大白帝城遗址、兴隆洞古人类遗址等科考探险资源,吸引勇敢的探险者前来探寻大自然的奥秘;持续举办中国自行车联赛、徒步穿越三峡、千人攀登三峡之巅、九盘河漂流等极限赛事,形成体育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CRI专稿 图文】重庆奉节县奏响“全域游”新篇章【内容页标题】唱响三峡之巅:重庆奉节的“全域游”转变之路

夔州博物馆 宋剑 摄

  奉节:好山好水好风光 有诗有橙有远方

  杨树海表示,要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保护好是前提,利用好是关键。

  杨树海表示,要做到保护和利用的双向平衡,一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站好保护长江母亲河的“奉节岗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一江碧水”,修复“两岸青山”,推动“三生协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花园、果园、乐园”,促进农业、工业、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空气”的生态蝶变之路。二是大力宣传“夔”文化,以三峡之“首”、高山仰“止”、万物成“巳”、秋兴赋“八”、厚重人“文”、神州唯“夔”为要义,推出“六言解夔”。擦亮“中华诗城”,打造诗意天地、诗歌高地、诗人圣地,推动奉节与诗一起走向远方。唱响“三峡之巅 诗·橙奉节”核心品牌,打造自驾行摄、生态康养、诗歌朝圣、民俗美食、科考研学、极限体育旅游目的地。传承和发扬“奉公守节、自强不息”的奉节精神,打造自然秀美、人文优美、发展壮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奉节。

 

编辑: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