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立一年 平均每两天签约一家企业 南岸自贸板块为何受青睐
南岸区南滨路能源大厦,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的字样十分醒目。记者 崔力 张锦辉 摄
4月18日,南岸自贸板块集中签下39个项目,其中不乏京东、小米、上海均和等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签约总金额达到232亿元。
自此,成立刚满一年的南岸自贸板块已引进165家企业,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企业签约。这片只有1.71平方公里的“方寸之地”,因何广受青睐?
寸土寸金更需精准定位
南岸自贸板块位于弹子石CBD总部经济区,占地面积仅有1.71平方公里,可谓寸土寸金。要在这样一块“方寸之地”做“大”文章,无疑考量着主政者的智慧。
“经过仔细思考后,我们决定在这个片区重点打造集商务办公、总部基地、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商业娱乐、科技研发和文化艺术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商业聚集区,促进服务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南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产业布局上,一是发展以国际国内贸易为重点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二是建设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要素市场、科技金融、综合金融服务为重点的新型金融集聚区;三是建设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聚集区;四是建设以历史文化、时尚消费、商旅文体联动为特色的文化旅游聚集区;五是建设以滨江特色、历史老街等楼宇建筑为载体的沿江商务聚集区。
这样的定位和布局,既贯彻落实了中央及市委市政府关于自贸试验区的部署,又契合了南岸区的产业基础,并与南滨路的历史沿革一脉相承。
定位明晰,有助于各方企业的对号入座。例如,在总部经济集聚区里,南岸区迅速引进了海江行和重庆信亨、彩日燚麟供应链以及出口退税融资平台等重点项目;在信息服务业聚集区里,引进了讯飞慧渝、中国智谷等项目;而在文化旅游聚集区中,则引进了故宫学院、意大利奇柯“旅游+文化”等项目,推动南滨路转型升级。
背靠产业发展大树
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惠是吸引企业的因素,但众多企业更青睐的,是南岸区的产业发展基础。
10余年前,南岸区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抓住沿海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机遇,逐步形成了以手机和物联网为主的新产业体系,这对不少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南岸区在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良好的基础,聚集了大量行业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积累了良好的产业势能。”18日的签约仪式结束后,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说。
小米以手机发家,逐渐拓展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这与南岸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做大做强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智能制造集群”的思路是一致的,再加上小米在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以及自贸试验区的财税扶持、金融服务等政策优惠,双方的合作水到渠成。
上海均和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龙黎明说,南岸自贸板块具有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CBD总部经济区等多重属性,因此以国际贸易为主的他们毫不犹豫地将西南国际贸易总部设在了南岸,预计未来3年可实现300亿元的贸易总量,助推南岸总部贸易发展。
建设政务服务“单一窗口”
企业的纷至沓来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而在南岸,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政务服务“单一窗口”中得以集中体现。
“单一窗口”,即破解部门林立、窗口过多、各自为政的弊端,将“多个窗口”变成“一个窗口”,促使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效率提升。
南岸区自贸办副主任刘汉蓉说,不断精简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这是自贸试验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宗旨和内容。
2017年12月,南岸区与科大讯飞签订合作协议,合力推动“单一窗口”建设。
随后,科大讯飞将其研发的虚拟机器人投放到了南岸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里,通过机器人为群众和企业提供现场咨询、现场带路引导、打印办事指南等服务,逐步取代现场人工咨询服务。并同期建设电子证照库,以公民身份证号码、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等作为唯一标识,共享所有证照,推进共享验证方式,实现“一次认证、多点互联”,各委办局直接调用共享数据材料,不需要再提供纸质材料。
同时,该区对区内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动态调整,对市级下放给自贸试验区的33项行政审批等管理事项和正在实施的276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规范,并在南岸区行政服务(南坪)中心挂牌设立了自贸片区综合窗口,形成“一窗受理、后台办理、限时办结”的一站式工作机制,企业注册登记效率大大提速。
今年内,南岸计划在政务服务机器人身上整合276项区级行政审批事项和33项市下放自贸区行政审批事项,通过机器人将各项手续办理集中到一个窗口,预计缩短审批时间60%以上。
刘汉蓉说,2018年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将政务服务“单一窗口”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年引进投资1亿元以上或进出口贸易1亿美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0个,贸易总额超过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