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重庆频道报道(欧平淑):“我今年60岁了,是我们村的建卡贫困户,以前家里穷,现在政府为我们提供就业机会和出路,日子越过越好了……”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马路村村民江文中说道。2月13日,江文中在马路村村委参加社员大会,细数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马路村扶贫攻坚公示栏 孙朝建 摄
近年来,接龙镇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马路村是市级贫困村,在市扶贫系统内现有建卡贫困户93户,318人。其中,91户已于2015年脱贫,2016年度新增2户贫困户,2017年12月新增1户贫困户。现共有3户未脱贫。
江文中是马路村的建卡贫困户,他的儿子儿媳长年外出务工,因家里缺乏劳动力,他便在家里搞养殖和种植。江文中养了60只鸡,50只鸭子和3头猪,土鸡土鸭每只4斤—5斤,24元/斤, 2017年仅养殖鸡和鸭的收入就有13000余元;猪每头大约3000元,3头猪卖掉收入9000余元;另外还种植香桃60棵—70棵。接龙镇政府把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解决温饱、增强内生动力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期间开展了培训“香桃管护”技术2次100余人,土鸡养殖技术培训50人次,培训稻鳅一体养殖技术50余人次,切实帮助贫困户提升技能水平。
自全区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区扶贫集团单位干部和镇、村干部对马路村93户建卡贫困户实现了区、镇、村三级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抽调领导班子成员镇长助理王苗等同志组建马路村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们带着深情,走出办公室,走进农家门。在面对面交流中,倾听百姓所思;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感知百姓冷暖;在手拉手帮扶中,解决百姓难题。
2017年7月镇长(右三)带队走访建卡贫困户杨弟义(左二) 王晶 摄
杨弟义(右)家的新房子 孙朝建 摄
杨弟义是马路村的特级贫困户,今年61岁,妻子长年卧病在床,女儿在读初中,家里负担很重。杨弟义几乎没有经济来源,驻村干部了解到他的基本情况后,为他提供“雪中送炭”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800元的收入,解决他的就业问题。另外,政府介绍杨弟义在“龙泉谷”漂流中心打零工,工钱120元/天;同时鼓励他搞养殖,政府给他送鸡苗、猪仔,帮助他增收脱贫。前不久,政府还帮助杨弟义实施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补贴35000元钱修房子,以前摇摇欲坠的土坯房换成了崭新的平房。杨弟义说:“今年,我们全家可以高高兴兴地在新房子里过个热闹年了。”
马路村一条条干净平整的水泥路穿村而过,通行到各家各户,这个昔日的穷山沟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在早几年,是村民杨秀其不敢想像的。杨秀其家刚盖了三层小楼,脸上写着止不住的幸福和喜悦。他说:“趁我还没到60岁,还在外面打两年工,等打不动了,就回家来养鸡和种菜。”杨秀其介绍,自己在城里打工,妻子在家里养鸡,最多的时候养了500多只,当时政府补贴了300只鸡苗,家里没有花多少钱就干起了这个事业。另外还养了几头猪,自家地里还种了稻谷、玉米等,各项加起来收入非常可观。杨秀其说:“现在马路能通到我家,家里又安装了天然气,喝的也是自来水,与你们城里没有两样啰!农村空气好,镇里村里领导又给我们找活干,教我们技术,在家里就能挣钱,就不想再出门啰!”马路村告别出门无马路、饮水下山挑的日子,“安居梦”变成了现实。
杨秀其(右二)家的三层小楼 孙朝建 摄
据了解,接龙镇政府为全面解决马路村784户2888人饮水便捷安全问题,争取到234万元实施丰岩水厂扩网工程;为建立起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特色的“逛马路体验乐园”“龙泉谷漂流”旅游项目,实现建卡贫困户稳定增收;向区农委申报都市效益创新引导专用资金,用于发展马路村“巴南接龙蜜柚”种植项目,带动集体经济和农户实现增收;突出精准帮扶脱贫,政策保障落实到位,为全村建卡贫困户318人统一购买了“精准脱贫保”;对4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资金帮扶救助1600元。脱贫攻坚工作关系到贫困家庭的幸福,接龙镇政府努力把美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变成村民脱贫致富的“钱袋子”,确保贫困村如期脱贫“销号”。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王苗说:“我们的初衷是要让农户自力更生过上好生活,要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技能扶贫、产业扶贫让农民自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输血式”扶贫帮困固然重要,但“造血式”救助贫困,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而言,脱贫率高,后劲足,也更受农民欢迎。同时实现扶智、扶志与扶贫有机结合,马路村已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扶贫“智”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