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投用的重庆江北机场T3A航站楼,乘客须经人脸识别才能通过安检。提供这项技术的重庆中科云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周曦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银行刷脸取款、火车站刷脸进站、公共安防等领域,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近几年,重庆的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一批科技型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中科睿光成功发布全新一代国产云计算操作系统;海云大数据与市公安科研所联合研发的唇语识别技术中文识别模型准确率达70%以上;超硅科技研发的8/12英寸半导体级硅片打破了国际巨头在该领域的垄断。
在一些智能技术领域,重庆企业也取得突破。长安汽车掌握了智能互联、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三大类60余项智能化技术,拥有技术专利5635件,长安无人驾驶汽车成功完成2000公里测试验证,初步具备HA(高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生产能力;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公司建设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一期已投用,开展了1500余辆次的无人驾驶通信、控制等各种性能测试评价。
重庆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推动智能产业快速发展,重庆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条件,遴选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12个产业进行重点推进。目前,这12个产业年产值约3500亿元,计划到2020年实现产值7500亿元,到2022年突破1万亿元。与此同时,重庆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达100余家,全市拥有智能产业相关企业3000户,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具备相应的技术积累。
如今,重庆在集成电路领域,基本构建起了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及原材料配套的全产业链条;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初步形成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的全产业体系;在物联网领域,基本确立了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三位一体”的全产业生态;在手机智能硬件领域,创建了多环节支撑的产业链。
据介绍,2018年重庆将聚焦智能产业,引进一批大数据智能化领军企业,加快构建大数据开发应用平台。同时,重庆将推动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在重点行业应用,建设一批智能园区、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本报记者 冉瑞成 通讯员 黄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