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项科创成果面向全球“招亲”
2021-06-02 09:21:08来源:重庆日报编辑:付意菲责编:石丽敏

  重庆日报讯(记者 张亦筑)6月1日,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成果对接会——重庆专场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重庆的8项科技创新成果面向全球“招亲”,寻招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成果转化,找到更多应用需求和场景。

  据了解,这8项科技创新项目分别是:速凝棉——多功能超吸水纤维;基于生物芯片的良恶性结节检测技术;物联网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玻璃微纳结构模压成形技术;高光谱计算成像系统;面向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应用的新一代地基干涉雷达技术;中科院系列低碳能源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英诺尔石墨烯系列产品。

  “速凝棉”接触血液后呈果冻状可快速止血

  “在各类意外事故中,60%的死亡是由于失血过多造成的。即使是在临床手术中,因失血过多而失去生命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来自西南大学的Bio-road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团队,带来了一种名为“速凝棉”的科技创新成果。

  现场路演的项目成员余堃介绍,这是一种多功能超吸水纤维,由团队历时8年自主研发。它看上去和普通的棉花差不多,但它吸水后会呈现果冻状,水不会往下滴,十分神奇。为此,它可以用作快速止血材料和卫生护理材料。

  以用作快速止血材料为例,“速凝棉”在接触到血液时,能够立即吸收血液中的水分变成果冻状,从而实现快速止血。此外,实验证明,“速凝棉”在动物体内可以从多糖的纤维素降解为单糖分子,被直接吸收,无需二次取出,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国内快速止血材料的市场巨大,但国外产品占据了80%的份额,且价格是国内产品的3-5倍。”余堃表示,目前,他们的成果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已建成800平方米的10万级GMP车间。其生产流程短,成本比国外产品低,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高光谱计算成像系统可实现生态环境的精细监测

  “环境监测、精准农业、公共安全、医疗诊断领域迫切需要低成本、高性能高光谱成像设备来实现图谱融合的精细监测。”来自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许廷发教授团队的高光谱计算成像系统,吸引了不少关注。

  在现场,项目团队技术负责人秦庆旺介绍,在许廷发教授的带领下,团队首创了高光谱计算成像理论和技术,并已形成了高光谱成像监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兼具高性能、低成本等优势,正在和一些单位合作开展示范应用。

  “光谱计算成像技术是未来图像发展的趋势之一,光谱图像数据可以同时表达它的物质特性和空间信息。”他解释说,假如有一片绿化带,人们用肉眼无法辨别绿植的真假,用彩色相机也无法辨别,但用光谱成像设备就可以。这是因为每一种物质的光谱图像数据是不一样的,它的“火眼金睛”能精准地辨别出来。

  目前,该项目团队正在和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合作,对生态修复及地下水质进行精细监测。除了生态环境监测,实际上,相关技术成果在工业视觉检测、生物医学诊断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次参加现场路演和成果对接,我们也希望寻找到合作伙伴,拓展更多成果应用场景。”他说。

  燃气供能“空调”可减少60%的碳排放

  日常使用的空调都是用电供能,但中科广能能源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广能”)院长冯自平团队研发的燃气热泵产品,则是利用发动机直接驱动的商用空调热泵机组用燃气供能,在实现供暖制冷的同时,还能比传统空调减少60%的碳排放。

  “相对于用电来说,这种用燃气的‘空调’运行费用更低。”冯自平告诉记者,以重庆的商业电费和商用天然气价格来比较,可节约40%以上的运行费用。同时,燃气热泵的冬季供暖能力大于电空调和燃气锅炉,能效更高。

  他表示,中科广能是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发起设立的创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落地。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他们将以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节能环保技术为切入点,全面引入中科院及国内外的低碳技术,并开展进一步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在重庆打造低碳能源产业的创新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力争形成产业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我们希望有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能够加入,力争在未来十年打造一支500人规模的低碳能源工程师队伍,通过技术引入、开发和成果孵化,争取培育5家低碳能源领军型科技企业。”冯自平表示。

  当天,两江新区和重庆高新区还面向现场观众和线上观众,对重庆两江新区及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高新区及西部(重庆)科学城进行了推介。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是2021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省(市),通过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及科技创新平台等10余家单位参会,搭建区域合作的沟通交流平台,让重庆的科技创新成果得到了更好的展示,而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活动,也有机会对接更多的创新资源,持续推动创新资源在重庆加速集聚,加快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国际在线重庆频道联系方式   电话/传真:023-68386677   内容热线:13996277388​   投稿邮箱:cq@cr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