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要闻>正文

重庆打造贸易畅通集散地 构建内陆口岸高地

2019-10-29 09:27:14 | 来源:重庆日报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重报圆桌会|打造贸易畅通集散地 构建内陆口岸高地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崔曜

  嘉宾:

  重庆海关关长、党组书记 山巍

  重庆社科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 邓靖

  重庆机场集团董事长 谭平川

  重庆保税港区集团董事长 唐林

  重庆航交所党组书记、总裁 张朝沂

  核心提示

  开放口岸是全球配置资源要素的重要平台,是国家或地区开放型发展联通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中明确,实施开放口岸完善行动,打造贸易畅通集散地,建设“口岸体系全、功能配套齐、通关效率高、服务环境优、集聚辐射强”的口岸高地。到2022年,重庆市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初步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

  重庆如何加快构建内陆口岸高地?10月25日,重庆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山巍,重庆社科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邓靖,重庆机场集团董事长谭平川,重庆保税港区董事长唐林,重庆航交所党组书记、总裁张朝沂,做客重报圆桌会,就此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立体化内陆口岸体系基本形成

  发展口岸经济仍面临一些难题

  重庆日报:目前,重庆立体化内陆口岸体系基本形成,有力地推动了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庆要加快构建内陆口岸高地,目前还存在哪些难题?

  山巍:近年来,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着力建设水、空、铁、公等全方位、立体化口岸体系,口岸类型更加丰富、口岸功能不断延伸,进出通关更加便利,综合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目前口岸建设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口岸监管设施智能化程度有待提升,二是不同类型口岸互联互通程度较低,特别是铁路口岸和水港口岸,没有真正实现“一票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务,设施、设备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难以实现铁路集装箱下水,降低了铁水联运效率,影响了口岸设施的集约化使用和口岸功能的延伸。

  邓靖:目前,重庆缺乏国际水准的专业化开放口岸,渝西等开放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缺乏开放口岸,开放协同性不足,尚未形成以口岸贸易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供需网络,缺乏促进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和口岸经济带动效应。

  张朝沂:目前开放口岸支撑作用尚未完全体现,铁公水空口岸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够,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协同机制,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口岸物流通关相关的政务数据、生产类数据未形成合力,铁水联运、水水联运等多式联运中不同物流运输方式间数据共享和协同运行不充分。例如重庆与沿江港口尚未建立一体化发展协同关系。

  加快口岸智能化建设

  让通关更便利

  重庆日报:要提升口岸通行效率,离不开智慧口岸建设。重庆应该如何推动智慧口岸建设?

  山巍:未来,我们将通过推广实施“先期机检”等智能监管手段,提升重庆口岸进出境货物及物品的通关效率。继续探索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简称GMS)框架下,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进一步提升重庆关区智慧监管水平,推动与新加坡关税局开展“关铁通”监管合作,将“关铁通”运用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中,为下一步全面实现沿途海关监管数据互换、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同时,推动在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中建设中新关际合作的数据共享平台,以中新互动交流平台为试点,探索国际口岸之间卫生检疫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谭平川:目前,重庆智慧机场建设已进入快车道,基本实现了旅客保障流程全程智能化。在国际快件运输方面,建成了3条智能快件查验线,具备平均每小时过检2000件快件的能力,极大提高了货物的通关效率,生鲜货物实现1小时提货。旅客过检效率方面,我们将率先在国际(地区)安检区试点开通8条自助安检通道,旅客安检验证时间将缩短50%。未来,重庆机场还将持续推进智慧航空物流规划与建设,启动国际进港智能仓库系统设计,建立集自动立体仓库、货物追踪定位、仓储状态实时监控、智能化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智能仓库”。

  张朝沂:我们要充分发挥重庆交通电子口岸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构建全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对接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平台,实现口岸物流的跨行业、跨系统、跨时空的电子交换与共享,协同海关压缩口岸物流整体通关时间,提升口岸物流运作效率,实现内河航运口岸物流电子数据交换一体化运作。

  发展口岸经济

  打造贸易畅通集散地

  重庆日报:《行动计划》明确,重庆将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提升利用内外资水平。对于口岸而言,该如何培育开放主体,打造贸易畅通集散地?

  山巍:打造贸易畅通集散地需要政府、企业、监管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海关作为监管部门,主要工作是提升监管效率,保障货物通关时效。

  未来,重庆海关将按照海关总署统一部署,在全国通关一体化框架下,加快推动“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试点,建立高效便捷的申报制度、协同优化的风险管理制度、衔接有序的监管作业制度、统一规范的通关制度及自由便利的特殊区域海关监管制度。

  邓靖:打造贸易畅通集散地需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口岸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口岸与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专业仓储和城市配送等形态的口岸物流产业。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精品展示体验、创新金融、代理、结算等口岸商务产业,构建集策划、广告、设计、拍卖于一体的口岸会展产业链。

  推动口岸与国际化城市融合发展,高标准研究和编制国际化口岸型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业商务设施及配套设施,建立促进口岸高地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强口岸经济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培养体系建设等。

  唐林:保税港区主要通过特设口岸、“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平台、加工贸易开放平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平台四大平台聚集开放主体、提升对外贸易水平。

  目前,保税港区正计划配合相关部门推动首次进口药品资质尽快落地,积极跟进重庆生物制品口岸落地后的推进情况,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利用口岸优势在保税港区发展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并创新发展出以“保税+”产业集群为特色的新兴服务贸易业态。

  同时,将继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力争2020年入驻重庆市的“一带一路”国家特色商品馆不少于25家;力争到明年智能化改造全面完成后智能终端加工制造整体自动化率提升至90%。

  张朝沂:重庆航交所将加快打造要素齐全、服务便捷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以重庆交通电子口岸和重庆航运交易结算平台为依托,全力建设全市多式联运信息服务中心,优化口岸业务流程,推进港口主要业务单证电子化,加强港口作业单证数字化流转和信息的交换共享,为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全程运输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提升航运信息服务能力。

  构建内陆口岸高地

  将采取系列具体举措

  重庆日报:到2022年,重庆将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初步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何具体举措?

  山巍:重庆海关在加强口岸建设管理水平方面,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单位推动铁路、水运、航空、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衔接配套、相互支撑,为跨境贸易提供集成一体化通关、便捷化运输等综合性物流服务,大幅提升通道能力和内外联结水平。不断完善提升口岸服务功能,全力打造更加优质、便利、高效的口岸通关环境。

  重庆海关将全面落实国务院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53项措施、促进综保区发展21条举措,促进两路寸滩保税港转型升级,加快涪陵综保区验收运作,强化重庆口岸跨境电商政策叠加效应。在海关总署支持下,加快推动区域海关通关协作机制的落实,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探索符合物流规律、适应企业运作的多式联运海关监管模式,推动将重庆内陆地理枢纽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邓靖:要构建均衡协调的口岸布局,我们要推进万州、涪陵等大型化、专业化枢纽型港口建设,加快打造规模适度的现代化港口群。布局新的内陆开放口岸,积极争取在渝西地区等开放经济区域建设更多的保税仓库和国家级的开放口岸,并进一步拓展深化口岸功能和种类,探索更多服务贸易新型指定口岸。

  谭平川:重庆机场将积极打造内陆开放的航空平台,加快建设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构建通达五大洲、干支结合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到2020年,预计实现重庆机场航空运输生产规模达到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国际和地区航线力争突破100条。

  同时,还将借鉴新加坡樟宜机场经验,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空+”平台,打造总部经济发达的航空城和空地多式联运,助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

  唐林:重庆保税港区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设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等为依托的多式联运基地,依托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搭建物流枢纽平台重点发展航空货运网络和公铁、公水等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在已引进澳大利亚嘉民、美国安博、新加坡丰树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基础上,力争在2020年实现建成投用仓储面积达11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达80家,区域经济贡献约70亿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