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区县>正文

渝北:化解生活垃圾分类“三难”

2019-05-08 09:54:43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渝北 化解生活垃圾分类“三难” 住宅小区试点工作有效推进,成为创新范例

  重庆市渝北区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在全市率先开展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被评为2018年度“重庆市城市治理创新范例”。

  分类难?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

  “以前想都没想到垃圾还要分类。但现在不同了,垃圾分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5月4日,家住双凤桥街道青麓雅园的市民肖欢,把几袋不同类型的垃圾交给了前来收运的空港环卫所工作人员。

  青麓雅园是渝北区最早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自2016年底,渝北区在该小区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居民分类投放——责任单位分类收集——城管分类分拣——责任单位分类运输——市级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即居民前端分类投放;“厨余垃圾”由市环卫集团每日清运;“其他垃圾”由物业公司常规渠道收运;“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由空港环卫所每周三定时定点到小区回收。

  “刚开始时,工作难度不小,实施效果也不理想。”渝北区城管局党委委员李俊表示,主要是居民“不愿分”“不会分”以及垃圾“不好分”。渝北区采取“街道牵头、环卫参与、小区驻点、志愿服务”方式,通过发放指导手册和开展体验活动等,引导居民掌握“如何分”;创新推出“垃圾分类积分制”,以“利益”激励行动,解决居民“不愿分”问题。

  “积分可以当钱用,在相关网站上兑换食用油、大米、洗洁精等生活用品。”肖欢笑着说,像矿泉水瓶、硬纸板这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就单独装好,单独投放。“每次投放的垃圾,可折算成相应的积分。”

  很快,青麓雅园小区常住人口773户,办卡率达到100%;实际参与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回收的户数为581户,投放正确率95%以上。

  截至目前,渝北区295个公共机构全部建成垃圾分类回收体系,试点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达30%以上,全区月均减量并资源化利用餐厨垃圾约5000吨、果蔬垃圾600余吨。

  推进难?“互联网+”预约收购

  居民的主动性提升了,还有“推进难”的考验。

  “我们只需要把这捆废纸板放进去,垃圾箱可以自动称重,再按照垃圾的种类和重量,给予相应的积分。”家住仙桃街道金色池塘小区的居民张坤琳说,只需下载一个垃圾分类手机App,在智能资源回收箱前选取需要投放垃圾类型,再将手机二维码在回收箱前“照一下”,就能打开相应的箱盖投放。

  渝北区城管局探索“互联网+”预约收购模式,自主开发运行了垃圾分类手机App,实现凡属“可回收物”,居民即可使用App联系预约回收。

  渝北区财政预算共投入3000万元购置分类收运车辆5台,分类垃圾桶约7200个,为试点小区增配一线工人19名,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场1个、大件垃圾处理场2个。

  收运难?创新“四类”收运模式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收运难”。

  渝北区给出了这样的解题思路——创新探索收运按四分类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我们在双凤桥街道5个小区开展政府投入为主的垃圾分类试点。”李俊说,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周一至周五定时定点集中投放收集,厨余垃圾由市环卫集团“日产日清”,其他垃圾由小区物业按原渠道收运。目前,5个试点小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参与率达70%以上,正确率达98%。

  区城管局探索形成了以社会单位投入为主的“居民分类投放——社会单位分拣——责任单位分类收运——市级分类处置”分类收运模式。

  渝北区城管局市政科科长石冬梅介绍,数据显示,全区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参与率达96.5%,准确率达78%。

  渝北区建设了使用面积约255平方米的空港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场。“我们星期一在双凤康桥回收垃圾,星期二在远洋航港,星期三在青麓雅园,星期四在环湖雅居,星期五在桃源居七区。”空港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场工作人员蒋国证说,“分拣后的垃圾,还会送到空港生活垃圾分类分拣场二次分拣。”

  下一步,渝北区将实现9个城区街道均有试点小区、公共机构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全区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试点的街道比例达到5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5%。(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万桃利 郑和顺 李能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