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民生>正文

重庆垫江:村里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2018-11-01 12:08:50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过去,垫江县新民镇毕桥、明月两个村脏乱差几乎是一种常态,如今却焕然一新—— 村里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一栋一栋形态各异的小楼,房前屋后处处绽放的野花,在初冬的暖阳中显得格外明亮。

  10月31日,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垫江召开。不少参会者在参观该县新民镇毕桥、明月两个示范村时,发出这样的疑问:过去农村随处可见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好环境让村民从城里搬了回来

  过去,农村环境的脏乱差,几乎是一种常态。毕桥村村民、69岁的蒋学碧回忆说,她嫁到这个村已近50年了,日常处理垃圾的方法,就是将垃圾直接倒进附近的一条小河沟去。长此以往,整条河沟全是垃圾,遇到夏天涨洪水,垃圾将河道两边的树枝挂成白茫茫的一片。

  至于农村院坝,那更是杂物和垃圾随处堆放,散养的鸡鸭四处拉粪便。有时人要进屋,经过院坝时必须选择性落脚,否则就可能踩一脚鸡屎鸭粪。

  令蒋学碧没想到的是,早已习以为常的环境会迎来一场乡村卫生面貌的大改观。“出门都是水泥路,到处都扫得干干净净,基本看不到垃圾,加上我们这里早就通了水电气和公交车,和城里没啥区别。”

  在明月村,村民伍宗恒说,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后,他从垫江县城的出租房里搬了回来,每天乘坐公交车去县城做工,“比城里还干净些,住家里舒服,很多村民宁肯把在县城购买的商品房闲置,也搬回家来住了。”

  一套体系确保农村垃圾有去处

  垃圾去哪儿了,答案是一个完备的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

  例如,在毕桥村,重庆日报记者注意到,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两个垃圾桶,分别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村民为啥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而不是过去那样倒进河里?答案是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可以兑换成生活用品,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村子的中心位置,一个名为“垃圾超市”的商铺赫然在目。蒋学碧说,她把废旧塑料、玻璃等有用的垃圾送到这里,超市会在她的卡上计分。凭借这些积分,她随时可以来“提取”相应价值的生活用品。

  该超市负责人介绍,他们会鼓励村民用垃圾积分购买商品。比如,一袋大米,用现金购买要53元,但用积分兑换,折合人民币只需要48元。此举减少了农村垃圾的总量,还有助于物资的回收利用。

  村民认为无用的垃圾,会被送到村口的垃圾箱。重庆环卫集团定期派车前来置换垃圾箱。在新民场镇附近的一个垃圾转运站,长安小卡正在把从各个村拖运来的垃圾倾倒进一个更大的垃圾罐中,后者经过压缩,再由更大的卡车运送至垫江县垃圾填埋场。

  垫江县城管局负责人称,他们以每吨200多元的价格,从环卫集团采购服务,后者在全县26个乡镇建立了28个垃圾转运站,对各个村分散的垃圾进行收储和集中转运,通过这一体系来确保农村垃圾有去处,不乱丢。

   近30亿元的财政投入让村民受益

  重庆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垫江的做法在全市具有普遍性:目前,和蒋学碧家门口一样的垃圾桶,全市有49.8万余个;和毕桥村口一样的垃圾箱,全市有4.29万余个;像垫江新民垃圾中转站这样的站场,全市乡镇共设置了638座。与之相对应,全市共配置农村生活垃圾运输车辆3143台,乡镇环境卫生治理专(兼)职管理人员5370名,行政村保洁人员3.5万余名。一个完备的农村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基本形成。

  依靠这套体系,目前全市已经完成6.1万余处、64.6万余吨农村存量生活垃圾治理,清运处理农村日常生活垃圾282.49万余吨,7849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5%以上,受益村民1085万余人,农村居民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知晓率为96.74%、满意率为92.5%。目前,重庆38个涉农区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均已通过市级验收,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5有标准”,提出全国验收申请。

  短短几年内完成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地区的脏乱差整治,源于中央部委的统一指挥和重庆市的高度重视。2014年,住建部提出,用5年时间开展全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随即,重庆出台相关工作的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累计共投入治理资金29.2亿余元。(记者 吴刚)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