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科教>正文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

2018-10-18 13:47:27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欧平淑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 这10个专业在重庆最好找工作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日前开始。10月10日至31日,考生可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进行正式报名。10月16日,重庆市教委的消息显示,近年来,全国考研的报名人数一路走高,并同时发布了近3年重庆市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排名前10的专业。在报名人数年年看涨的情况下,各高校是否进行扩招?重庆市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又如何?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

  2018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是20年前的10倍

  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为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37万人,增长率为18.4%,报名人数和增加人数均创历史新高。

  “回顾分析这20年的考研报名人数,除了少数年份报名人数有略微回落以外,多年来考研报名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全国的报名人数是2008年的近两倍,是1998年的近10倍。

  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几年考研人数屡创新高的原因主要有3点:考研可提升就业竞争力;部分考生在高考时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进入名校,希望通过考研进入心中的理想学府进行深造;在职研究生纳入统一招生考试,同时也不乏往届毕业生希望通过考研改变工作环境,因此导致考研人数增加。

  28所“双一流”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

  在考研报名人数持续走高的同时,高校是否也在进行扩招?

  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80.61万人,其中招收硕士研究生72.22万人;在校研究生263.96万人,其中在校硕士研究生227.76万人;毕业研究生57.80万人,其中硕士毕业生52.0万人。对比2007的数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100.28%,在校学习硕士研究生人数增长率高达135.20%,毕业硕士生人数也增长了92.31%。

  市教委相关人士分析,考研人数和招生人数的持续上涨,离不开政策的导向。“2017年初,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到2020年,保持研究生培养规模适度增长,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研究生扩招的趋势很可能持续下去。

  不少考生考研都是出于“名校情结”,重庆日报记者通过对比发现,39所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有28所高校在2019年将扩招硕士研究生,有7所高校计划招生人数与今年持平,另有4所高校招生人数有所减少。

  其中,2019年拟扩招硕士生最多的高校是复旦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计划招生人数均比去年多了700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兰州大学的扩招人数也在500人以上;重庆大学扩招人数为300人。

  高层次人才需求促就业率持续增长

  据市教委提供数据显示,近3年来,我市高校毕业研究生人数一直呈增长趋势。2016年重庆高校毕业研究生人数为15313人,就业率为82.37%;2017年毕业研究生为15508人,就业率为82.91%;2018年毕业研究生为16354人,就业率达到87.56%。

  “这种增长趋势说明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旺盛的。”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重庆市高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增加更显著,其中不少毕业研究生留在重庆工作,这与重庆近年来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旺盛的人才需求是分不开的。

  此外,市教委还发布了重庆市近3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率排名前10的专业,它们分别是: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公共管理、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儿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对控制科学、计算机、信息化相关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李星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