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能源环保>正文

无人机巡航 璧山河流上空多了双“防污眼”

2017-09-15 11:18:18 | 来源:重庆晨报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无人机巡航 璧山河流上空多了双“防污眼” 巡航半径约为5000米、最大巡航距离达36公里;该区还运用物联网为保青山绿水布下“天罗地网”

【能源环保 列表】无人机巡航 璧山河流上空多了双“防污眼”

贯穿璧山城的璧南河。 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无人机在清澈的璧南河上空不停盘旋,遥控器的屏幕上,璧南河和两岸的情况一览无余。今年5月,璧山区环保局在我市首次启用无人机进行河道巡查工作,3台巡航半径约为5000米、最大巡航距离达36公里的无人机,成为河长的好助手。

  这并不是璧山区在环保上的全市首个。早在2015年,璧山就成为了我市首批环保物联网建设试点地区,两年多来,遍布璧山城区的监控预警机制,为璧山保护青山绿水布下了“天罗地网”。

  璧南河上空多了双“防污眼”

  秋日的璧山城区里,阳光正好,缓缓流淌的璧南河水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沿河飞翔。河边,胡声权正在操控着无人机的飞行方向。

  胡声权并不是一个无人机玩家,他手中这台无人机也不是一台玩具机,它是璧山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它和另外两位伙伴的工作任务,是专门前往璧南河不容易步行抵达的区域,从空中无死角地查看那里的水质情况。

  胡声权说,有一天执法支队接到来自青杠污水处理厂的电话,称突然发现进入厂区的污水减少。执法队员们判断,应该是污水管网出现了问题。

  原来出现这种情况,执法队员们只能靠人力沿着管道排查;现在新“入职”的无人机领命出发,巡航距离36公里,它仅花了不到半小时就找到了破损的管网。执法队员立即通知当地工作人员,用临时管道对污水进行了拦截,并立即开展对管网的修复工作。

  胡声权说:“如果不是无人机,我们至少要花半天时间才能找到破损的管网,这其间溢出的污水将直接排入璧南河,对水质造成污染。”

  璧山区生态河长办水专项组副组长杜俊明说,无人机加入巡河工作后,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不受河道地形和自然条件限制,不留盲区和死角。

  这周,“上岗”不久的无人机又接到了新任务:对璧山境内的每一条河流进行“家底”调查,核实之前的一河一档资料,并从空中给每条河流拍摄影像资料,为下一步璧山区的一河一策做准备。

  “如今,在多举措的保护下,璧南河的出境断面已经达到了IV类水质。”杜俊明说。

  布下“天罗地网”保护绿水青山

  在璧山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里,无人机已经不是执法队员们的第一个电子伙伴。早在2015年,璧山区环保物联网就已经正式上线运行,因此,璧山区成为了我市首批环保物联网的建设试点地区。

  这个环保物联网有多厉害呢?璧山区环保指挥调度中心主任段然说,在这个环保物联网里,有5001个污染源的基础数据库。

  物联网采用“互联网+探头”的方式,对重点污染源和涉危涉重企业及主要环境质量信息进行全天候自动监控。设置在排污口、烟囱外、垃圾站旁的探头,将实时拍摄影像和采集数据,并通过互联网传回系统。

  位于调度中心里的中央处理系统将立即通过数据对比、视频分析等技术手段,第一时间自动分析预警,自动生成环境监管任务。

  这个物联网还会给执法队员们派任务。段然说,物联网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将环保部门和区级相关部门及镇街执法人员联系起来。也就是说,一旦物联网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它就会立即给相应的人员手机上发送任务,要求进行处理。

  指着墙上的巨大屏幕,段然说,上线不到两年,这个“天罗地网”就派发了17335件任务给执法支队的工作人员。目前,17321件任务已经完成处理。

  通过生态创建,璧山区全面提升了“低碳、便利、宜居、舒适”的城市建设价值,营造了“山、水、绿、城、人”和谐共处的城市人居环境。

  2016年,璧山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8.4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居全市第三;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年均增长13.1%。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等15张“国”字号名片花落璧山。(记者 李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