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能源环保>正文

巫山小脆李逐步占领全国大市场

2017-07-18 12:56:16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生态优先 绿色富民 巫山小脆李逐步占领全国大市场

【能源环保】巫山小脆李逐步占领全国大市场 

硕果累累 摄/卢先庆

【能源环保】巫山小脆李逐步占领全国大市场

李花盛开 摄/李相博

【能源环保】巫山小脆李逐步占领全国大市场

与“李”相约 摄/王忠虎

【能源环保】巫山小脆李逐步占领全国大市场

“李”行天下 摄/卢先庆

【能源环保】巫山小脆李逐步占领全国大市场

峡江春归 摄/朱云平

  7月8日,在第十六次全国李杏学术交流会暨第四次全国优质李鉴评会上,巫山脆李荣获全国优质李金奖。同时,巫山县还获得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授予的“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称号。

  巫山脆李已成为巫山继神女峰、巫山红叶之后,又一张享誉全国的名片。

  小小的脆李通过巫山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逐渐成长为一个有规模、有品牌、有市场,产值超过8亿元的“三有”产品,带动了全县2.6万人脱贫致富。

  生态 让一片荒山绿了

  小小脆李缘何在巫山落地生根,成为富民产业?这要从10多年前说起。

  以前的巫山,还是一个以种植传统的玉米、红薯、土豆“三大坨”为主的农业大县,劳动强度大,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增收无望,年轻一代纷纷走向沿海一带。巫山成了“劳务大县”,大量田地无人耕种。

  这一现象尤其以曲尺乡更为严重。库区蓄水后,就地后靠的农民失去了肥沃的土地,看着山坡上贫瘠的荒山,他们迷茫:增收致富的路在哪里?

  如何打破这一局面,引领群众走上一条可持续增收致富的路子?2007年,巫山县相关部门在曲尺乡调研产业发展情况时注意到,当时曲尺乡海拔600米以下的种植有柑橘,而在600米以上除了少量的李树外,再也没有其它作物。

  脆李正是巫山本土非常有特色的小水果。巫山脆李的种植历史相传从唐宋开始,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尤其是经过长期栽种实践,种植户掌握了种植脆李的先进技术。实践证明,脆李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是绿化荒山,涵养水土的优良树种。

  经过试点示范,李子的经济效益初显,种植范围也从曲尺乡的10000亩向其他乡镇扩展。

  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说,脱贫攻坚以来,巫山县坚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脱贫攻坚,结合地理地势条件,将“巫山脆李”定位为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致富的“1+3”特色效益产业农业主导之一,进行重点打造。同时坚持与生态相结合,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三峡后续(绿化长江)、石漠化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量种植脆李,助推农林融合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走出了一条依托林业扶贫的绿色发展之路。

  此外,巫山成立了县脆李办,县财政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500万元用于脆李专项发展,整合各类上级资金1.15亿元左右用于支持脆李产业发展。

  产业 让一方百姓富了

  37岁的陈仁贵是曲尺乡龙洞村的村民。2014年开始,他就承包了100亩地种上脆李。如今,他不仅将脆李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还作为领路人组织了3个合作社,吸引了18户农民加入,建立自己的“茂盛鲜”品牌。

  今年,陈仁贵脆李园的李子平均以10元一斤价格销售,就能收入200万元以上。

  曲尺乡柑园村的彭斌2010年考上了大学,已入校就读。由于当时家庭困难,父母有病,加上弟弟因小时候意外触电失去了双手,在读小学,家里的10余亩果园全靠父亲艰辛操劳。他想来想去,弃学返乡。

  返乡后,在县林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2011年秋,彭斌前往西南大学系统地学习种果技术。其间,学习了植物学、果树栽培、管理技术等理论知识,学会了对柑橘、李子、桃子等水果的栽培和科学管理,成了远近闻名的“李子王”,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产业要健康有序发展,规划工作至关重要。为确保巫山脆李真正成为群众的“增收果”,巫山编制完成了《巫山县脆李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巫山县脆李产业发展造林作业设计》。按照《规划》,巫山实行“点上重点推进、面上带动发展”,优先推进“一线三片”建设,以长江、大宁河沿河沿线示范线,铜鼓—官渡—抱龙、巫峡—两坪—骡坪、福田—龙溪—大昌3个万亩示范片为发展重点,整体推进全县20万亩脆李产业的大发展。

  巫山县脆李办负责人介绍,在曲尺乡,因脆李产业全乡贫困群众由此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带动671户建卡贫困农户摘掉“贫困帽”。后来才发力的铜鼓镇,仅2016年种植脆李树的贫困户就达227户836人,种植面积达1264亩。

  巫山县每年还预算500万元进行技术攻关,与中国农业大学、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重庆市农科院果研所签订合作协议,重点开展脆李良种选育、栽培管理、果实采收、分级、保鲜等研究,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

  品牌营销上,2014年5月,“巫山脆李”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2014年6月,重庆市巫山县被正式授予“中国脆李之乡”称号;2015年9月,巫山脆李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2016年6月,“李行天下——巫山脆李推介(品鉴)会”在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同年7月,《“没熟”的李子缘何畅销》节目登陆央视每日农经栏目;2017年6月27日,在京东总部举行“李行天下”中国特产·巫山馆开馆仪式,巫山脆李亮相京东商城。

  “截至2016年,全县有7611户贫困户种植脆李,直接惠及贫困人口达2.6万人。今年巫山脆李预计可产8万吨,产值可超过8亿元。”该负责人称,若全县20万亩脆李全部进入丰产期后,可年产脆李20万吨,实现产值20亿元。

  旅游 让两岸山水活了

  荒山变成了花果山。脆李产业成就了特色农业经济,也带活了乡村旅游发展。

  每年春季,长江两岸漫山遍野的李子树花开,成为一片片花海,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踏春赏花。

  “李花盛开的时候,每天来看花的游客挤满了农家乐!”说起乡村旅游,曲尺乡柑园村农家乐老板陈正兴满脸笑意,一到春天李花开放时节,他每天能接待上百人。

  巫山县坚持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发展脆李观光旅游,形成巫山乡村旅游新亮点。通过市场运作,举办春季“李花节”和夏季“采摘节”,打造乡村休闲体验区和脆李发展观光区,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50家、从业人员250余人,促进了农民快速增收。

  去年,观赏李花和脆李采摘吸引游客22万人,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近1亿元。

  巫山县委副书记、县长曹邦兴表示,下一步,巫山将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脆李之乡”这块金字招牌的内涵和外延,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脆李生产基地县。同时,进行品牌化打造,创建巫山脆李标准体系,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引导建设一批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实施脆李种管和销售。发展精深加工,开发脆李饮品、果酒、果脯等附加值高的产品,延伸脆李产业链条。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大力发展以脆李为主的乡村旅游,建立大型脆李生态庄园,将冷藏、参观、加工、品酒、书法、摄影融为一体,打造立体观赏游。(卢先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