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黔江|涪陵|渝中|江北|南岸|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潼南|大足|璧山|铜梁|两江新区

丰都|垫江|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城口|荣昌|开州|梁平|大渡口|沙坪坝|九龙坡|万盛 

首页>重庆频道> 民生>正文

8月起 乘坐部分公交车可刷二维码支付

2017-07-06 10:29:23 | 来源:重庆日报 | 编辑:刘诗扬 | 责编:石丽敏

  7月5日,作为重庆市移动金融服务领域重要创新成果之一的重庆钱包APP正式启动公测。其开发者——重庆移动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庆移动金融公司)透露,今后,市民乘坐公交车、轻轨、地铁,无需刷公交卡,用一部安装了重庆钱包APP的手机就能轻松搞定。8月份,重庆钱包APP正式上线后,将率先在部分公交车上进行刷二维码乘车试点。

  据了解,重庆钱包是一款面向重庆市民推出的集出行、消费、生活和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手机钱包APP产品。与其他手机钱包产品或支付工具相比,其最大的特色是率先在重庆市推出了交通卡空中充值服务,能够全面支持宜居畅通卡的查询、线上充值、NFC手机的拍卡充值以及刷二维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8月份,预计全市将有13条线路200多辆公交车试点刷二维码乘车。试点结束后,将在重庆市主城公交系统以及轨道系统全面推广刷二维码乘车。

  同时,重庆钱包还全渠道接入了银联二维码体系。用户在重庆钱包内绑定银联卡后,可以在任何支持银联二维码的收单机具上进行消费,并可享受银联的相关优惠。

  记者体验重庆钱包APP公测版时发现,在该APP上绑定银行卡或公交卡后,会快速生成一个二维码。再通过二维码刷卡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可刷卡购物或乘车了。

  按照计划,重庆钱包还会陆续加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缴费、税务征收、文化教育、旅游、高速公路收费、交通违法罚款缴纳及电子身份证等功能。今后,市民可以将银行卡、公交卡、社保卡、会员卡和校园卡等各种金融IC卡虚拟到重庆钱包中,进而实现无需使用实体卡片刷卡消费的便捷生活。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加速渗透各行各业,重庆市愈加重视移动金融的发展。2016年7月,经市政府同意组建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重庆移动金融公司应运而生。今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又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要全力促进重庆移动金融产业健康发展,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移动电子商务城市。

  

  重庆市发展移动金融的目标及重点任务

  今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重庆市推动移动金融发展的目标及重点任务——

  目标

  力争到2020年,移动金融在公共交通、公共事业缴费和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实现10项以上便民生活服务;全面完成移动金融受理环境改造,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一体化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全市移动金融无障碍支付,成为国内领先的移动电子商务城市。

  七大重点任务

  1、建设移动金融基础服务平台。由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牵头组织建设重庆市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庆市移动金融标记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对接。

  2、优化移动金融受理环境。力争2017年12月底前,全市支持移动金融非接受理的POS终端占比达到90%。

  3、大力推进移动金融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具体包括交通、社会保障、公安、公共事业缴费、税务征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和高速公路收费等诸多公共服务领域。

  4、创新移动金融服务。包括:推进国家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安全芯片、二维码、支付标记化等移动产品或服务方式创新,支持试点银行拓展手机银行、手机信贷、手机征信、线上支付服务、实名认证、空中圈存、移动终端增值应用等多元化移动金融服务,等等。

  5、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包括:推动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企业和有条件的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接入重庆市移动金融平台,集聚一批服务供应商,依托电子商务企业整合影院、餐饮、零售、旅游等行业资源,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应用模式,等等。

  6、推动移动金融产业健康发展。包括:支持移动金融相关企业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引导相关企业开展移动金融产品研发和生产,提升移动智能终端、IC卡受理终端等移动金融制造业产品创新研发能力,等等。

  7、健全移动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积极落实移动金融相关标准规范,构建安全可信的基础环境,增强移动金融创新发展中的安全运营可控力,等等。(记者 黄光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